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乡愁:印度美国合拍大片《名归何处》

(2008-12-17 10:34:27)
标签:

名归何处

乡愁

移民

文化

冲突

电影

女导演

纱丽

果戈里

印度

娱乐

分类: 胡搅蛮缠影评

美丽的乡愁:印度美国合拍大片《名归何处》提起印度电影,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是宝莱坞那些热情的歌舞与艳丽的纱丽,不过旅居美国的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却不落俗套,在文化撞击中找到了人性的共同点,拍出了广受赞誉的《Monsoon Wedding》和《爱经》等电影。她的2007年作品《The Namesake》(我译作《名归何处》)根据同样以细腻捕捉移民心态著称的旅美印度女作家Jhumpa Lahiri的同名小说改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美丽的乡愁:印度美国合拍大片《名归何处》

年轻时代的电影女主角"阿诗玛"

 

电影在贫穷落后的孟加拉火车站徐缓拉开序幕,一切都有着我们人口大国人民熟悉的混乱中的平静,主角书生甘古力与观众如何想到,一场大灾难在等待着乘客们……米拉奈尔将此笔轻轻带过,似乎人生本来无常,镜头便转到害羞的阿诗玛,在相亲中给甘古力及父母背诵诗篇。一对新人原来是在甘古力赴美读书前结合,阿诗玛还没有对伴侣多了解,就在一大家子亲友的挥手中登上了跨洋飞机。

 

纽约是寒冷的,钢筋混凝土代替了绸缎与拥抱,安静得可怕。米拉奈尔将初赴美的外乡人那种孤独、惶恐、无助、举目无亲用灰蓝色调描述的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阿诗玛趴在书桌上给妈妈写信,强颜欢笑的写道一切都好,这里二十四小时都有煤气哦……相信不少留学生都有相似的经历。另外一个细节是,阿诗玛半夜得知远在家乡的父亲突然去世,伤心欲绝,却害怕吵醒孩子,只有与甘古力压抑得痛哭,把那种子女在外无法尽孝的痛心写得让人窒息。

 

好在两人虽然先结婚再恋爱,却也相敬如宾,故事的主体就围绕着两人的儿子果戈里(Gogol)展开。作为第二代移民的果戈里讨厌自己的血缘,包括自己这个古怪的名字。甘古力与阿诗玛是宽容的,对儿子只有循循善待,可惜果戈里不仅改名,和白人女孩子谈恋爱,还极力疏远父母。直到一天甘古力突然孑然一身,客死他乡,果戈里才开始反省自己的叛逆。这时文化的冲突如此明显,白人女朋友安慰果戈里的建议是要不我俩去旅游好好静一下吧,果戈里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时候一家人应该在一起!两人关系破裂,果戈里却和妈妈重归于好……

全片多处运用强烈的对比,孟加拉虽然落后,种族观念仍然陈旧,但人们互相照应,不象美国这样的原子家庭般自由便自由了,却人情冷淡。

 

电影的节奏平缓,但正应了“平静的河水流得深”的俗话,用生活本身谱写“何处是我家”的移民心曲,让我数度哽咽。其实这不仅是个关于文化撞击的故事,也是成长的故事,不仅果戈里长大了,阿诗玛也逐渐成长为一位坚强的女性,两代人的故事由米拉奈尔娓娓道来,每个镜头都精心构筑,可见其对印度及孟加拉文化满腔的热爱,以及对开拓耕耘的父辈深深的敬爱。

 

我们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不会把“我爱你”时常挂在嘴边,但我们都用全副身心爱着家人。如果我们中国导演能够认真体会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真诚的反映人性,也许能够得到更多的赞许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