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顿暴揍 |
今晨听电台,采访一个女编辑,她任职于女性电视频道“氧气”,为一个面向青春期少女观众的竞赛节目出题目。她承认自己是很理想主义的人,希望通过这个不一般的节目向世人展现少女的智慧。而结果,却是让她失望之至:事与愿违,这个节目只是显示出当今的美国少女有多么的无知。她举了三道题目:
1,
女孩答:鸡?
2,
女孩答:富兰克林. 罗斯福(1945年就去世的美国总统,人称小罗斯福)
3,
没人能答出来。
然而,让现场观众和选手都兴奋尖叫的项目是选手要在15秒内获得现场最帅的帅哥的签名!
女编辑便连叹对如今的教育绝望了,说靠一己之力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作为一个老师,我却对她的观点很有点不以为然。
首先,人的发展不是静止的。我从来都极反对用静态的眼光看人,尤其是年轻人,潜力大极了,回头看人人在15岁的时候都很蠢的啦!爱因斯坦上学的时候老师还觉得他很笨呢。
再说,智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懂历史和政治常识只能说这个人博学,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很聪明(否则电脑就是最聪明的了)。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关注,青春期的孩子最关心的是怎样标新立异之时又要合群,关心世界大事的毕竟是少数,随着年岁渐长,关心的事情自然就不一样了。
退一万步讲,你是做电视节目,不是做教科书啊!用我自己做例子,自小就是受传统知识分子教育长大的,唯有读书高,无性别差别对待,导致对化妆、时尚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女孩子话题没有认识,等到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比别的女性拉下了很大一截。做女人真的有很多学问,那些琐事并不一定比国际形势这样的大事地位低下。其实反省之下,我倒是非常希望时光倒转,青春懵懂的时候有人能科学理性得告诉我关于两性的知识,不至于对异性一窍不通,对女性认识不足,走了很多弯路。
用一种年轻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播种知识,才是教育的正道。生活就是这样,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有,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