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学生该不该刷盘子?

(2006-10-21 02:04:46)
分类: 新西游记

一位埃及同学曾经指着纽约满街跑的中东人驾驶的黄色出租车对我说:“我来美国不是为了只做个出租车司机的!”他的这个观点,正好和本文要讨论的中国留学生刷盘子现象很有关系。刷盘子和出租车驾驶类似,都是体力活,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被人瞧不起的。对于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更是不得已而为之且羞于向人提及的打工经历——这些象牙塔顶上的书生,在国内都是“人尖子”啊!

 

我认为,刷盘子这事,得一分为二来看。首先,我们得改变歧视体力工作者的书生心理——不劳而获的人才可耻呢,刷盘子挣的是诚实辛苦钱,自食其力,一点也不需要为此感到羞愧!美国年轻人从小干各种各样的体力工作以换取零用钱,家长和社会都鼓励和赞赏这种风气,商家也更愿意在繁忙的季节雇佣年轻的短期劳力,容易栽培还便宜。美国的学费年年见涨,比如我所在的大学每年要涨10%的学费。因此虽然有奖学金和国家教育贷款,不少大学生仍打工,有的甚至同时打2份以上的工。英国的各种零散工作也非常多,而且对打工的限制比较少,只要你不拿传统思维局限自己、斤斤计较工种,完全可以享受领取用汗水换来的工资单那一刻的满足。我们留美学生,读研究生时多数有助教/助研奖学金,但悠长的3个月暑假很多人是没有收入的,这可不就成了打工的黄金季节了嘛。再者,打工可以接触外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在学校里“三点一线”的单纯学生们长见识可有帮助了。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企业也更看重工作经验,光有学位可不一定能敲开企业的门。

 

上文数了刷盘子的种种好处,然而我却并不赞成留学生刷盘子。就如本文开头的那位同学所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毕竟目标远大,渴望的是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体力活绝对不是打工的上选,仅仅是过渡性和暂时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可以用来刷盘子,也可以用来写好论文去发表,更可以去大公司实习获取更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哪种选择更有利事业发展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刷盘子等体力工作没有“含金量”,谁会愿意往简历上写呢?美国各大公司如通用电器、西门子、微软等,都有专门面对大学生的实习项目,政府机关也常年招聘实习生。学生更可倚仗一些教授的人际网络进入美国公司实习。你只要留心,找个理想的实习工作并没有想象中困难,还可能成为你将来晋身国际大公司的踏脚石呢。所以,很多同学为了获取在国外的宝贵工作经验,甚至甘愿分文不取(联合国的实习岗位就没有工资和福利,每年仍引来世界各地的人们竞相争夺)。当然,实习一般需要812个星期的完整工作时间,只能在假期进行。而且要注意别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如美国法律就规定外国学生上课时期不得在校外打工(刷盘子等属于“黑工”,要冒一定风险且在小地方还不好找工),假期要在校外工作就必须向移民局申请,并向学校购买3个实习学分,并依法纳税。校内的杂工也不要忽视了,书店、饭堂、宾馆等都有假期的实习工作,仍然可以增加不少与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

 

我的一位墨西哥同学曾经在学校饭堂刷盘子,被经理呼喝时心里非常难过——她毕竟是个博士研究生啊!但为了付账单,她还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了一年,并且通过这个工作结交了不少朋友,第二年便经朋友介绍进入了西班牙语系教书,苦尽甘来了。

 

凡事无绝对,心态最重要,各位留学的朋友当量力而行,权衡利弊,享受打工。

 

(此文为《留学生》杂志的邀稿,近日收到他们的发表确认信,我守行规,现在才在自己的博上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