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2006-09-15 04:31:25)
分类: 学界风云
美国一些学校对于博士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必须通三门以上的语言。我们学校还好,没有这么为难人的规定,否则又要有一大批学生毕业不了了。尤其是来自英语国家的学生,虽然多数都学过外语,但基本上只得皮毛,用来跟人日常交流可能勉强可以,阅读外语文献是万万不行。国际学生如我,如果算上方言,估计能勉强过关吧,呵呵。(不是很多人说粤语比外语还难学嘛!)
 
圣经旧约里有巴比伦塔的故事,说的是上帝为了阻止人们登天,就从语言上分化人,人们说了不同的语言而不能沟通,因此造塔之事也就不了了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中国的方言少说有上百种,语法虽然相近但发音千差万别。反观美国,虽然移民众多,东部和南部、山区和新奥尔良地区有不同的口音,却用英语就基本上可以通行无阻,这样倒避免了很多麻烦,流行文化特别发达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也同时成为欧洲人耻笑美国人没文化的一个理由,因为不少欧洲人都通好几种欧洲语言。(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西欧语种都属拉丁语系,都用字母体系,欧洲人学起来自然比他们学习中文或者阿拉伯文容易些,反之亦然。)
 
然而,除了语言的不同,其实同一种语言里还有语汇的高低之分,且不说受教育多少直接影响了人的语汇库,不少社会上比较“高级”的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语汇。1000多年前,圣经除了希伯莱语的版本就只有拉丁文版,因此广大信众只有靠懂拉丁文的牧师解说信仰,宗教被掌握在一小撮精英手里。想当年鲁迅先生提倡白话文的创作,也是受民主意识所驱。如今医生仍然必须会拉丁文,程序员用的是“计算机语言”,律师的法律专用词更是五花八门把人忽悠晕为止(幸亏中文的词汇可以靠联想来猜测意思,英文就完全可能不知所云了),学术论文也一定要依照某些规范来写,简单的说,就是要用书面语,词汇越罕见越显得作者才高八斗。(当然也别被这些华丽的词藻迷惑了,空洞无物的文章水分多。)
 
总之,多学一种语言(语汇)就是为未来多开了一扇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