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价值乱想

(2006-08-06 19:30:37)
分类: 学界风云
这年头猪肉价格是噌噌噌得往上长,学历的价值却是噔噔噔得往下掉。如今的中国大城市,不夸张的说楼上掉块砖下来能砸到个本科生的几率是99%。甚至有人说,现在是个人就是硕士,连博士论文都可以在网上潇洒得请人代写,两万人民币1个月有取,连宋祖德都声称自己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瞧瞧这学位真贱得不象话了,难怪水木周平抛出个新“学历无用论”。我并非学历至上之人,可你说我辛辛苦苦花了好几年青春和那么多银子,到头来海归不值钱啦我还能理解,本来海归就是良莠不齐、不该盲目迷信,可连博士都不值钱了,就真让我郁闷。
 
博士可是教育体制里最高的学位,如此贬值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学位注水泛滥。某些人顶着高学历的光环,却是无才无德的草包,纯粹靠钱或关系混了个文凭,这样的“人才”显然是要被鄙视的。某些学校没有办高学位的师资和设备,却大张旗鼓上马搞博士班,随随便便就毕业了不足斤两的所谓“博士”。美国也出现了上网校就可以拿博士学位这样的让人生疑的现象。难怪社会对博士、硕士越来越不感冒,恨不得有块照妖镜好看个通透,让老老实实做学问的大多数博士们在放大镜下也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社会对高学历的人们自然有更高的要求。如蜘蛛侠所说:“越大的能力给予人越大的责任。”实际上不少人对于博士存在误解,以为博士就该“博”览群书、“博”闻天下,其实和真正的博士培养目的完全相反。只有对某专业的某个点有特别深刻认识的人才可以写出真正对科学研究有贡献的前沿性论文,也就是说,博士研究生研究的是非常尖端的问题不假,但必然立足点非常小,因为行业细分化,毕竟对于科学的推进如今不再那么容易,至少放个风筝出不来啥新理论,还得经过反复的论证。科学的大海里鱼儿是越来越少,非得花上更多功夫深潜而不可得了。没有那个严谨的做研究的人胆敢说他通晓天下事,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回来,能读那么多书的人,也绝不会是泛泛之辈。高学历人士首先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善于思考、勤于阅读是基本素质,因此对于事情一般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博士应该立足一点,放眼全局,眼光要更长远,不要只在自己的领域里打转,因而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博士出现了。旧文《美国博士教育的生与死》提过,读博士是金钱、时间、机会缺一不可的,而且好不容易读完了还不一定有相应的物质回报。我的博士班同学,除了为了在高校教书而来苦读以外,多为扎实学高尖知识同时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来的。即使是毕业找到了理想的教师工作,工资低不说,压力还很大,就象我的博客常被人辱骂一样。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呢,稍做得不如人意,立马有人努嘴:“切,还博士呢!假的吧?”很多企业甚至不乐意招博士,觉得博士太学究气、“不好用”,殊不知这严谨的学究作风正是博士的特色。最近轰动海外华人社会的清华双料留加博士自杀一事,就真实得反映出了不少博士面对的困局——一方面恃才傲物,一方面怀才不遇。因此,博士研究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也相当不容易,因为社会的主流心态就是浮躁短视的。
 
我认为,博士的价值归根结底来自于他/她对自我的高要求。我觉得我这几年从博士同学身上学到的毅力、智慧和洞察力等,不可能从课堂上学到,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使我大开眼界。为什么网上大学不可能培养出质量过硬的博士?就是因为缺乏同学互助、点滴交流的氛围。因此如薛涌先生、方舟子先生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了杂家就不足为奇了。和博士为邻为友,必将受益匪浅,不冲他们的学位而去,而是这些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人,境界与常人不同。当然,社会就是所锻炼人的大学,但毕竟社会上的精英不如大学里那样集中。
 
说到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什么都清楚了。对博士这顶帽子,不能盲目崇拜,但也请别着急吐唾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