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西游记 |
7月新版的《超人》电影上映,又掀起了一波漫画超级英雄的热潮。今年上半年的票房冠军里,还有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X-Man》,前几年还有《蝙蝠侠》、《绿巨人》、《蜘蛛侠》、《Fantastic
Four》、《Daredevil》甚至卡通《The
Incredibles》等热门电影,主角都是拥有超能力的英雄。
漫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社会的风潮和变迁。所谓时势造英雄,美国漫画里的超级英雄们也不例外。“超人”这个形象,是最早诞生的漫画超级英雄。他出自两位生活于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代的年轻漫画家笔下。当时人们迫切需要英雄和幻想,使他们暂时逃避现实的困苦。而这两位犹太裔的漫画家,在众多报纸碰壁,恐怕也想变身超人吧!“超人”的不寻常之处,实际上不在其无与伦比的超能力,而是在于他的分身——克拉克肯特。读者在这个羞涩、笨拙的小记者身上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有很高的认同感。紧随超人的成功出现的,是格调相对灰暗的蝙蝠侠,蝙蝠侠的主题更简单,就是打击罪恶。蝙蝠侠系列中诞生了著名的配角类型:罗宾,一位追随主角的年轻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吸引更年轻的读者。之后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都穿上了紧身服,戴上了掩饰身份的面具,此举除了使他们与普通人区别开外,更可突出涨鼓鼓的肌肉。
超级英雄可以说集中体现了美国人崇尚的核心价值:强健的体魄,无限的勇气和毅力,十足的正义感等。而且英雄不问出处,超级英雄们都在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超人本人就是个来自外星球的“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超级英雄漫画的黄金时期,美国政府还没有和希特勒开战,美国漫画里的超级英雄就已经和纳粹干上了,用拳头加大棒把轴心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但因为当年漫画本身的局限性,对德国纳粹对犹太人使用的种种去人类化政策等深刻背景鲜有触及,因此漫画也就流于以暴制暴的表面,甚至和纳粹宣扬的“人种精英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吻合——凡是德国、日本人都是坏蛋,凡是美国人都是好人;你不服从我,就用暴力制服你!当然,当时的读者要看的正是这种简单直接、畅快淋漓的报复,直到20年后才出现了对这个时期漫画的真正反思。
颇养眼的奇迹女侠(Wonder
Woman,又译神奇女侠)
二战以后,社会本应回到和平建设时期,美国又投入了冷战中,国际问题更加复杂,再没有单纯的黑与白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超级英雄自然没了市场。更有一名美国精神病学者在国会对漫画提出控诉,他认为充斥着暴力的漫画教坏小孩(是不是和今天我们对电视电影的控诉如出一辙?),自此超级英雄漫画大幅缩水,纷纷偃旗息鼓,最终捱过这个时期的英雄只有超人、蝙蝠侠和奇迹女侠(Wonder
Woman)。6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各种反政府运动如嬉皮士运动、平权运动等风起云涌,催生了新一代的超级英雄:绿巨人(Hulk)、蜘蛛侠、神奇四侠等。这些新英雄更贴近现实,亦正亦邪,更愤世嫉俗,甚至厌倦自己的超级能力,他们的敌人也不再都是面目可憎的彻底坏蛋,同时,随着美国出版制度的松绑,漫画里的暴力、色情元素增多,故事趋向多元化,越来越成熟,进化为成年人读物。
当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后,美国漫画的地盘进一步缩小,越来越无力和电脑游戏、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竞争。而且美国青少年也认为看漫画是不cool的行为了。
世界仍然需要英雄,因此才有大量的超级英雄电影大挣其钱,然而对于美国超级英雄漫画来说,已是日薄西山。
(图片资料来自互联网,文字资料来自历史电视频道)
前一篇:寓言——另类龙、王子与公主
后一篇:在美国花冤枉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