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言升学新讲堂陪伴小升初60天直升青年湖小学 |
分类: 教育 |
我出去散步
房子学会倾听
——引自北岛诗作《早晨》
东城区这几年一直是北京市教委推行的小升初升学改革的模范样板,但今年明显是遇到麻烦了:
直升爆雷!!
直升爆雷是什么意思?看事实吧。
2014年青年湖小学被确定为直升171中学之后,学校新入学的一年级由上一年的80人暴涨至308人,多了230(后来还在增加)。
为什么有这么多新增户呢,难道是新建了几个大楼盘?不是,就是某些单位的户口迁徙太容易了。
相比之下,同样是9年一贯校,同期,方家小学由75人增至92人,雍和宫小学由66人增至101人,花市小学几乎没增加,文汇小学由75人增至140人,已经算是翻一倍的,但也没青年湖小学这么夸张。
控制不住,怎么办?
我当年觉得可以采取的对策无外乎单独建立一个直升校区,以容纳多出来的学生人数,以免冲击本校。
结果,没有任何措施。
结果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呢?
看一下和平里学区在三派也就是学区派位的招生情况吧,参见下表2020年东城区北片三派招生计划: 171中学在三派也就是学区派位时,仅在和平里学区招生100名。这个数字在2019年是355名,2018年则是惊人的434名。
171中学在2020年释放出来的公开招生是255名,远远小于青年湖一个学校的人数。
这就是“直升暴雷”现象,幼升小直升校入学人数无节制,直接摧毁了和平里学区2020年及以后各年级的三派,为此教委增建了二中分校北校区,从安交学区调入22中的大批名额来支援。
那安交学区怎么办?安交学区再调入166的名额,这样,小升初各学区之间名额的调配就起了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映,结果是各学区的优质学位均捉襟见肘。
让我们看一下这几年东城各学区三派的粗升学率吧:
以上为2018及2019年两年东城区各学区三派粗升学率。
以下是2020年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东城区北片五个学区除北东学区以外,安交、景东、东朝建三个学区升优率低于40%,和平里学区貌似变化不大,但其实已经狸猫换太子了,失去的171的名额由22中接替。
过去辉煌的年份,和平里学生不靠家长找关系,也有80%几率摇号摇进171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直升校入学无节制,极大地侵蚀教育均衡的展现空间。
由于小升初直升校资格能否获得是由学前学区房决定,因而,直升爆雷,整整滞后了六年才为世人所关注,但仍无良策可应对。
直升校爆雷,并非东城区青年湖一校的孤例,地处于西城区的实验中学亦饱受学位被直升大量占用的苦恼。
这种直升爆雷现象赤裸裸的剥去教育均衡的伪装,甚至对小升初家长们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但对学前有学区房刚需的家长们来说,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这既有来自于政策面的,例如新鲜小学式的直升说没就没;也有来自于各区各校对入学顺位进行了各种自行其是的解读,如育英学校2020年最新14顺位的划分,足以惊动世人;还有房地产自身的周期规律;再有就是经济大环境的衰退,等等,不一而足。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充满了人为拍脑袋制造出来的离奇,结果却是光怪陆离。
直升爆雷!!
直升爆雷是什么意思?看事实吧。
2014年青年湖小学被确定为直升171中学之后,学校新入学的一年级由上一年的80人暴涨至308人,多了230(后来还在增加)。
为什么有这么多新增户呢,难道是新建了几个大楼盘?不是,就是某些单位的户口迁徙太容易了。
相比之下,同样是9年一贯校,同期,方家小学由75人增至92人,雍和宫小学由66人增至101人,花市小学几乎没增加,文汇小学由75人增至140人,已经算是翻一倍的,但也没青年湖小学这么夸张。
控制不住,怎么办?
我当年觉得可以采取的对策无外乎单独建立一个直升校区,以容纳多出来的学生人数,以免冲击本校。
结果,没有任何措施。
结果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呢?
看一下和平里学区在三派也就是学区派位的招生情况吧,参见下表2020年东城区北片三派招生计划: 171中学在三派也就是学区派位时,仅在和平里学区招生100名。这个数字在2019年是355名,2018年则是惊人的434名。
171中学在2020年释放出来的公开招生是255名,远远小于青年湖一个学校的人数。
这就是“直升暴雷”现象,幼升小直升校入学人数无节制,直接摧毁了和平里学区2020年及以后各年级的三派,为此教委增建了二中分校北校区,从安交学区调入22中的大批名额来支援。
那安交学区怎么办?安交学区再调入166的名额,这样,小升初各学区之间名额的调配就起了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映,结果是各学区的优质学位均捉襟见肘。
让我们看一下这几年东城各学区三派的粗升学率吧:

以上为2018及2019年两年东城区各学区三派粗升学率。
以下是2020年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东城区北片五个学区除北东学区以外,安交、景东、东朝建三个学区升优率低于40%,和平里学区貌似变化不大,但其实已经狸猫换太子了,失去的171的名额由22中接替。
过去辉煌的年份,和平里学生不靠家长找关系,也有80%几率摇号摇进171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直升校入学无节制,极大地侵蚀教育均衡的展现空间。
由于小升初直升校资格能否获得是由学前学区房决定,因而,直升爆雷,整整滞后了六年才为世人所关注,但仍无良策可应对。
直升校爆雷,并非东城区青年湖一校的孤例,地处于西城区的实验中学亦饱受学位被直升大量占用的苦恼。
这种直升爆雷现象赤裸裸的剥去教育均衡的伪装,甚至对小升初家长们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但对学前有学区房刚需的家长们来说,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这既有来自于政策面的,例如新鲜小学式的直升说没就没;也有来自于各区各校对入学顺位进行了各种自行其是的解读,如育英学校2020年最新14顺位的划分,足以惊动世人;还有房地产自身的周期规律;再有就是经济大环境的衰退,等等,不一而足。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充满了人为拍脑袋制造出来的离奇,结果却是光怪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