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个老师会“认领”四五个孩子,着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学习等方面的辅导。一模前到高考,老师都要和学生单独进行交流沟通。也有的孩子喜欢某一个老师,就会要求被某个老师领,因为那样容易沟通,我们就根据学生和老师的相处和亲近程度进行调整。如果有的学生没有被自己喜欢的某位老师领到,那也没关系,我们的领孩子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随时找老师沟通的。这时,我们的老师都充当了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心理医生的角色了。
高考前,有18天的时间是学生的大自习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复习,查缺补漏。在这18天里,家长们可以派一两个代表在课间休息时给孩子送一些孩子们喜欢吃的喝的,补充营养。
教育工作者都是知道的,在高考前,学生的心态会有些许的焦躁,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影响了情绪,饭菜不合胃口,父母准备的衣服不是自己喜欢穿的,早上起来发现笔坏了等等,鸡毛蒜皮的事也会影响到情绪。但是我们把话说在了前面,在还没开始自习时间前,我们就跟学生们说:“为了保证18天里学习效率,家长们跟工作时间赛跑,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大家,清洁工为大家保持着良好的环境,大厨师傅为大家的餐饭把关,诸多方面都在为少儿班的高考付出着。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随后18天里,虽然有的学生觉得家长送的水果或者学校的饭菜不合胃口,也就只是说不太喜欢吃,但还是津津有味地吃着,没有任何抱怨。
高考前,在学校里,在家庭里,跟同学之间,自己给自己压力,自己跟自己较劲等等不顺心的事在平时可能不觉得什么,但是在高考临头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感觉到焦虑、急躁。高考前,我们会告诉学生们,不妨给自己宽宽心,学校附近在装修,吵得厉害,环境相对是不好的,但恰恰是考验自己意志力、承受力、耐心和脾气的时候,抵抗了环境的因素,你就是成功的。如果校外装修这点外部环境都能影响了你的话,那以后人生当中会遇到更多的外界因素,避不开的话,难道人生就停滞了吗?
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老师们都会特别温和、特别关心学生,给他们倒水喝,跟他们开玩笑,给他们放松。不少学生都会突然间发现,某个老师笑起来挺好看的,某个老师其实也不是那么严肃嘛。
18天的自主学习时间里,允许家委会派家长代表来给学生送加餐,加餐的内容是时令水果,西瓜、樱桃等;禁止送雪糕,怕万一吃坏了肚子,影响了备考。家长把加餐送来了,一般会一份一份地分好,学生拿了就可以吃。18天里,基本上每家家长至少来一次,而且家长主动愿意来,一是可以为大家服务,二是到了学校可以了解孩子上自习的情况,
我们高考前的18天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解放了家长。家长们都有工作,如果学生在家复习,一日三餐怎么办?如果自己做饭,做得不合口味,心情受到影响,还会浪费很多时间。家长们上班的时候还会惦记着孩子在家里吃了什么,吃得好不好,孩子有没有好好复习,有没有看电视,有没有玩游戏。学校把家长的这些工作接了过来,学生们早上7点30分到校,到时间就上大自习,想吃水果了,家长已经把水果送来了;有不会的问题了可以在答疑的时间里去问老师。晚上9点,学生学习了一天,可以回家了。这一天的效率这么高,根本不用再花时间去熬夜。
也有人说,你们这不是让孩子养成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坏习惯吗?可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这是特殊时期特殊策略,平时严格要求,在高考期间,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转化为一种努力学习的动力,学生们感受到了关爱,自然就学会了感恩。这么多人为了你的高考在付出着,你要努力,你也要对周围的人和善一些,友好一些,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