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0日

假如有一天你也不免凋残,
我只有个简单的希望:
保持着初放时的安详
引自北岛最早期诗作——《五色花》
北京高考。如前文所述,分子在拼,分母爱谁谁,呈现了一种半拼的状态,
所谓分子与分母简单描述便是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区分,
众所周知,即便是重点中学也有差别,在北京,由于名校众多,重点中学可以区分为超级中学、强市重点、强区重点及弱市重、弱区重,这样四类重点校。
很长时间以来,北京高考的特点之一,便是:超级中学决定超级高考。
所谓超级高考,意思是高考考入名校的数据很漂亮,以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为重要指标。
但北京的超级中学的概念是随时间推移而有变化的,北京家长往往因自己升学年代距今间隔10年以上而往往有错觉,有一部分人的错觉尤其严重,因为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北京1990-2010年的岁月里。
上图是2009-2019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变化图,考生人数的减少对北清名额的减少影响不是很大。
超级中学,在2000年以前,仅仅指四中、实验中学,最有名的例子是高晓松作
为清华大学子弟,舍近求远,放弃清华附中去城里读四中(那时还没有建成四环路,更没有五环路),高晓松所在班被称为北清班,意思是他班里的同学不出意外,都能考上北大或清华,
但自2004年高考开始,人大附中崛起了,超级中学从城区双雄进而变成海西双雄对决,一直到2010年双雄仍然在北清录取人数上具有巨大优秀。
图一,北京2所超级中学最近19年北清录取人数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