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差异/2017年京城小升初、幼升小形势分析之四

标签:
小升初学区房幼升小房教改学区 |
分类: 教育 |
我们之前有两篇关于2017年北京小升初、幼升小的形势分析是讨论二者共性问题,保服背锅和教随人改,还有一篇分析差异性:闻风热的时间差。接下来这篇是关于学区在幼升小和小升初中的不同地位。
“
1、闻疯热的时间差 | 2017年北京小升初、幼升小形势分析之三
学区制,是与大派位相配套的教育管理制度之一,主要用于小升初活动,究其本意是便于学生就近入学,而不是幼升小,因为幼升小在没有小升初大派位之前也是按户口或居住地所在小片区就近入学,幼升小择校潮流(一直有,在小升初取消统考以后蓬勃兴起,在2014年房教改以后成为京城千亿学区房市场的主动力)自2014年房教改以后才彻底按学区为导向,并且正在被有关部门的各种补救措施而强化ing,如一校多片区摇号,以及嚷嚷很响亮的真正的多校划片,即一房多校摇号,无一不在强化学区对学区房的导向作用……
但北京的大派位制度自1997年就已经实行,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历经20年都没最终稳定其各自行政区划内的准确小升初各校学区属性:
海淀的调整仍在进行之中,目前计划是扩展至17学区。而一直对应街道在小学与中学校划分上无调整的东城区却在名校的跨学区小升初招生名额上连续两年呈现大幅度的波动,今年条子大反扑的某区则不用说,某市第一校大量毕业生跨学区进入历史渊源很淡的市重点。这些现象我在前几篇中已有提及,不再赘言。
现在京城9年义务制升学出现了非常怪异的现象,幼升小以学区为导向,而小升初偏偏扭曲了学区而在踯躅前行,何故?
无非是利益驱动耳。有力者才不管啥是学区,为子女或孙辈择名校升学,而只剩买房幼升小一条路的草根呢?
草根的我们,自然只有在纸上谈兵的政策朝三暮四之中,寻求理论值最佳的学区所存在的理论最佳择校路线。
我们当然也知道学区制是在变动ing,没有小升初派位的最佳学区的丝毫可能性,傻子都知道最佳必然被打压,否则无法在表面上宣称教育均衡,
但矬子里拔将军,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往期精选: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trboDia7ZJibqXGicjAJHUbeia1KMia2yWmoicbQa2XXw6RsmWWrJlOnM6oOwqttDdH4yXEo2LKibfS6VxcupQ0IHkk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京城儿童非奥数成长模式。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trboDia7ZJibqXGicjAJHUbeia1KMia2yWmoREnTmwiaMiaxxpLfvFicHpDGxiaM80iaibZ1ibpzXIRHribHGyLZS6icy4ibdyn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