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2017年北京中考形势分析(6)
不中考的学生何其多
无言OK
1、2017年北京中考形势分析(1)
2、2017年北京中考形势分析(2):减负加大教育不均衡
3、2017北京中考形势分析(3):朝、顺、丰、通3年简析
4、2017年北京中考形势分析(4):弱区有多弱?
5、2017年北京中考形势分析(5):奥娃在中考中有没有优势?
2017年北京中考的人数是65905人,而2014年北京的小学毕业生为111838人,2017年中考生占14年小升初的百分比为58.93%。
上述数据显示不参加中考的学生数量很大,究其原因,很主要的因素是因为非京籍学生不能在京高考而不参加中考的比例非常大。那么各区情况如何?
低于58.93%的各区情况见下表:
表一:17年北京6区中考生占本区14年小升初人数的百分比
丰台
昌平
朝阳
大兴
通州
石景山
17中考
3641
2829
6328
3851
3963
1921
14小升初
10603
7301
14914
7648
7373
3269
比率
34.34%
38.75%
42.43%
50.35%
53.75%
58.76%
表一揭示此6个区的非京籍学生数量占比高于市平均水平,特别是丰台、昌平、朝阳三区的非京籍学生占本区小升初学生数量的50%以上。
再看外来人口分布图(摘自网络)
图二
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比例分布图
图二大致可以支持我们猜想。
外来人口对所居住区的教育成绩有影响吗?
对比表二:17年海西东三区中考生占本区14年小升初人数的百分比
海淀
东城
西城
13734
5624
6659
20621
7557
8314
66.60%
74.42%
80.09%
表二显示教育强区中的非京籍比例要低,(反之不一定,比例最低的是密云区,第三低的是延庆),当然,生源有小升初回区,中考也有回区参加中考,造成生源流动,尤其是这几年的闻疯热,小升初回西城也比以前热,使西城区成为生源净流入区,对数据的准确度有影响,但小学时非京籍学生比例低仍然是事实,
海西东三区的教育优势,我们不再赘述:
来看一下中考参与度低的六区中考情况,参见下图:
图三
丰昌朝大通石六区2017年中考各分数段人数图
在这六区里,通州区在高分段有优势,整体是朝阳区更有明显优势,中考率最低的昌平区也是最糟糕的。
是否可以简单得出一个结论:区际的中考成绩与中考参与度高低关联度很大呢?从数据分析上,貌似是这样的,但从逻辑上似乎讲不通,不参加考试的人多了怎会影响参加考试的人成绩?
其实,很简单,外来人口往往居住在郊区由农村开发的新楼盘,周围的中小学教育资源显然不够,很多大社区也远不如老城区拥有丰富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即使在教育强区海淀区,表现得也非常突出。
这种城郊教育资源的巨大反差,也是闻疯热爆发的强烈诱因。
今年西城区的幼升小人数已经应该突破15000人,其中增量最大的便是从郊区流入的京一代优秀家长群。
几年后的北京中考格局,必将天翻地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