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思溪、通済桥、旅游摄影、游记、原创

傍晚时分,我离开理坑来到思溪。这座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的古村,背山面水,镶嵌于锦蜂秀岭,碧水清溪之中。远远望去,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互为点缀,意境清新,如诗如画。

走到村口的通済廊桥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一边用耳塞听着京剧,一边迈着方步向我走来,原来是想做我的导游,收费10元。我笑着对老人讲,身边的小张就是我的导游,您还是继续听您的《空城计》吧。他摘下耳机同我讲话时,我听到了戏文中的唱词:忽听得耳边乱纷纭,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这是我早已熟知的戏文。老人听罢后,赞赏我对京剧的熟知。他哪里知晓这其中的原委呢。

通済桥是中间只有一个桥墩的廊桥,比彩虹桥小多了,桥下水面平如镜面,桥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

村中的古建筑很多,也很有特点。

建于明嘉庆年间的“承志堂”里,百寿花厅木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是我所见过的木雕中的精品,那精湛的工艺让我叹为观止。
小姐古绣楼,古时小姐抛绣球选郎君的绣楼上的木雕同样精美绝伦。雕有“孔雀开屏”“十年寒窗”“吉祥如意”等几十种不同的图案,古色古香,栩栩如生,可见小姐的家里多么富有。“敬序堂”花厅古色古香,那些儒雅的徽商经商之余在此品茶对弈,吟诗作画,享受他生活中的另一面。

暮色中我们又回到村边小溪旁,正有人走在木桥上,桥和人的影子印在微微泛波的水面上,多么和谐的一幅“暮归图”。


一位来自福州的老者正在河边速描,艺术家目光所至的地方一定是景色最美的地方,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果然很美,是的,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思溪美得就象诗一样。

离开思溪,返回紫阳镇,就在早晨经过的石桥上,我又看到了另一番迷人的景色,一轮银白色的圆月挂在东面的苍穹上,河面上投下了它银色的身影,真是天上有个月亮,水中也有个月亮。我下了车,站在桥栏旁,静静地欣赏眼前的美景,多么美丽的夜色,多么美丽的乡村,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就是婺源~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千百年来,得山水之清气,极天地之大观,文风昌盛,才俊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这里是理学大师朱熹和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曾出过550名进士。两天来,我徘徊在这里的古村落中,仿佛推开了一扇被历史尘封的门,太多消失的文明在这里隐藏和封存着,它的古老和书香值得我珍视。

这里山清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倒影于溪水清泉之上,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融于一体,文化与山水珠联璧合,如诗画般让我神往。这就是享有“中国最美的乡村”盛誉的婺源。“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