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满江西(三)~无梦到徽州~婺源(四)

标签:
杂谈 |
标签:彩虹桥、清华镇、理坑、旅游摄影、原创
这是一座宽3米,长140多米,横跨100多米的河面,保存完好的木廊与石墩相结合的廊桥,四个船型桥墩上长着绿色的植物,既美观又让我感到它久远的历史。踏上廊桥,依着桥侧的护栏小憩,静静地体验着婺源的美。两岸的青山,青绿的河水,河中划动的竹排,躁动的心立刻就静了下来。桥上的游人坐在木椅上休息,享受着幸福时光。一位背着“短跑”的摄影人似曾相识,原来是昨天在李坑一同拍飞檐的,来自北京的自由民俗摄影人。走到廊桥尽头下来,一处廊亭旁转动着水车,水车的前面有一排建在河水中的石墩,沿着一个个散落的石墩竟然可以过河。
告别美丽的廊桥,又北上到距县城56公里的理坑~藏在深山处的进士村。
早就听说理坑的古建筑很有名,而且这里出了许多名人学士。顺着弯曲。狭窄的山间公路而行,想象不出这些古人是怎样在这偏僻的山村,苦读诗书,走出大山,考取功名的,交通发达的21世纪,这里的路况仍很原始,先人们一定是骑着马或担着行李步行在山间小路上进京赶考的。
一踏上理坑村口的青石板路,就感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沧桑在这里凝聚,这里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曲阜”。
一条小溪将村子一分为二,几座小石桥又将村子合二为一。站在村头的那座小石桥上,一眼就可以看到村另一头郁郁葱葱的山岗。两岸窄小的石板路上布满了游人,使这僻远的小山村显得热闹起来。然而斑驳发黑的“粉墙”让人隐隐感到一种忧伤,黛瓦飞檐展示他曾经的美丽。岸边百岁桥旁,三两成群的南京交通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在这里写生。这里的灵气,这里的忧伤也许会让他们的灵感插上翅膀,成就他们未来艺术的辉煌。
沿着村旁砍柴人的石阶小路登上了临村小山的半山腰,俯视理坑,小路两旁的树枝在上部合抱在一起,让我的视野从一个圆洞中扩展向外,组成一个圆形的画面,画面内,理坑在青山环抱的小山窝里。飞檐翘角的马头墙依着村内小巷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深宅大院内的后花园依然树也青青,花也盈盈。一种悠悠然的感觉。人们在这里悠闲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