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苍的历史,残缺的艺术~游圆明园(二)

标签:
杂谈 |
大水法以东的线法山已无什可看之处。顺着狮子林旁垂柳成荫的观赏路南行,游人中一对年青的外国夫妇背着孩子来这里探古寻幽,不知他们是否是那些侵略者的后代,来向那些残缺的艺术道歉,
一位年青的女士,背包中放着一只幼犬,这只小狗不时地探出头来欣赏这凄美的古迹。
在狮子林和淳化轩之间的水域里有个“黑天鹅湖”,小孙子拾起一个柳枝编成的花环戴在头上,
对着黑天鹅高兴地唱着歌,歌词的内容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是我们小时喜欢唱的歌,他告知我们新中国崛起了,我们不再受西方列强的欺辱了,中国人站起来了!是的,悲伤已成为过去,幸福和平是现在的主旋律。稚嫩的歌声激起了爱的涟猗,圈起了滟潋的幸福,湖水轻漾着绚丽的波光,黑天鹅在湖水中欢快的游着,爱,让生命欢欣而恬美、、、、、、小孙子和黑天鹅一样不知这里曾有过的悲苍,他们在爱中成长。睡莲开着艳丽的花朵,在波光中摇曳。
和小孙子的歌声一起荡漾在秋色中。他们那里晓得这个园子曾是让每个中国人都伤心的园子。
从这里向前过了桥是含经堂废弃了的基础台阶。含经堂南面的水域中,残留的荷叶在微风中扭摆着姗姗起舞,不知是在向我们告别还是欢迎再来。
过了这里不远就是长春园宫门。半天的时间,最大的圆明园景区来不及游览了,只游览了长春园和绮春园的一小部分。那残存的“美丽”的湖光山色留下次再看吧。
公园内有卖《圆明园盛景手绘图》的。是以国画的笔法绘出的地图,并用了做旧的方法。看着图中标明的硕大的“万园之园”,想着乾隆皇帝对江南园林“园林之乐,不能忘怀”的独特爱好,而非附庸风雅,他六下江南,每次都下扬州至苏州,风月余杭。所以在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将长春园扩至1000余亩,开明春门与福海东岸相通。整个园林占地面积5200余亩,陆地面积与故宫一样大小,水域面积如颐和园一样大。园林的形式自然也是仿江南园林的,图中福海的形状颇似西湖,福海中的三个大小岛屿组成了蓬莱瑶台,也与西湖湖心三岛相似。园中的景点如:南屏晚钟、别有洞天、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断桥残雪、整个儿的与西湖十景相对应,还有苏州的狮子林也列入其中,看来乾隆不用下江南,坐在京城就可以观赏江南美景了。
回到家里,儿子问孙子今天看到了什么,孙子答曰:“荷叶,莲花、黑天鹅,还有许多大石头”。孙子将那些残垣断壁均称为“石头”。唉,如果这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一定会诉说它的不幸,唱出愤怒的歌,并将自己化作武器打击侵略者。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几代人曾为之兴奋和感叹。而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将这一代名园焚为一片废墟。面对这片废墟,我只能在梦中去拼凑那残缺不全的名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