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法制报稿件采编准则
(2011-02-17 22:38:55)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新闻业务 |
新法制报稿件采编准则
一、新法制报改版后的特色:
A、相对高端,坚持品位。在主张可读性的前提下,注意控制低俗报道,使报纸保持一定的高端风格,能够使法理与法案有机结合,让读者既能获得阅读的快乐,又能从中获得法律的教益。
B、个性鲜明,内涵丰厚。努力做到法制报道充分、权威,突显法制报的本质特色,同时,以法制角度来报道和处理其他新闻,给读者在阅读新闻时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不同于一般都市报的新闻认知。
C、注重民生,注重互动。始终将读者的利益置于第一位,在新闻报道中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拉近他们主动关注报纸,参与到报纸中来,使报纸成为一张“有用纸”。同时,建立报纸以外的平台,使之集新闻报料、投诉维权、法律顾问和公告服务于一身,实现与读者的零距离互动,为读者度身定做多元的贴身服务。
D、人文关怀,引导共鸣。新闻事件的处理更多地落实到人或人类的归宿和命运上,在新闻的五个要素中完全放大“人物”这一要素,与读者达成情感或道义上的共鸣,体现编辑记者的良知和责任意识,体现报纸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
E、干预社会,追求主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以及电子政府的逐步完善,舆论监督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也必然会有大的发展。法制报以法律为后盾,依托法制部门,应当在干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法治上发挥独特的主流作用。
二、稿件编辑基本要点
以下选稿要点按重要程度排列,在选稿进行依次权衡:
1、独家性。这是报纸的生存基点,在处理独家看点上更应当做到这一点,即使同样稿件也应当以自己的视角进行重新编辑和改造,以使之与本报整体风格相一致。编辑加工应当注意标题和编辑方式上与其他报纸做到不类同,实现同一新闻不同品质。
2、关注度。以本报目标读者为坐标,以关注者比例来决定稿件的取用与篇幅。尽量控制长篇文章,每天最多不超过三个版的大稿,确保报纸基本信息量。
3、可读性。在选择长篇题材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减少查无实据、泛泛而谈的现象性稿件,每篇稿件注重当下动态,体现新闻品质。
4、读者利益。在稿件选择和处理时,应当把那些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或元素进行强化处理,使之与读者产生贴近感,提升读者的关注兴趣。
5、人文关怀。新闻事件的处理必须落实到人的归宿和命运上,在新闻五个要素中完全放大人物这一因素,与读者达成情感或道义上的共鸣,体现编辑记者的良知和责任意识,体现报纸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
三、稿件采访基本要点
采写稿件在参照稿件编辑基本要点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特别规范,以使整体稿件处理流程和谐一致,从源头上保证报纸风格的达成。
1、注意新闻稿件的采写规范。如稿件应当事实准确,个案鲜明,就事论事,避免扩大化.无情节或者只是单纯提供信息,用消息来处理,五个基本要素全面,点到为止即可,一般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用通讯体裁来写作的新闻必须具备比较丰满的细节,包括人物、时间和过程上都有相当的复杂性,有较强的可读性。
2、注意文章处理的基本技巧。如文章字数超过600字的文章必须进行拆分处理,在每一部分前加小标题,以利于读者阅读。字数超过800字,应当注意进行现场的互动采访,对于互动人物,必须是现场人员或者是对事情本身具有严密的相关性、专业性或权威性,不能随意凑合,否则将按虚假新闻进行处理。
3、注意文章的当下时态。稿件既要是“讲故事”,更要注意现场感,在稿件采写中要特别强调那些富有现场感的细节,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文章的当下时态,突出新闻的进行性和进展性,让读者有一种身在事件现场的认知感。
4、注意文章的细节处理。除非特别原因,新闻中的地址、人物及职务等对新闻真实性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不能虚化,否则应当在文末注明。写稿时特别注意人名、时间、地点、方位、数字、性别等容易倒置编辑却不容易识别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