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考研 |
分类: 点滴生活 |
每次写稿子几乎都到同一家咖啡厅,这家冠名“发呆屋”的另类茶餐馆位于省城一家大学附近,环境还可以,平时人也不多,偶尔会有看球赛的学生扎堆而来。重要的是,这里可以不消费让你“发呆”一整天,俺也就来浑水摸鱼,借人宝地,炮制一些文字垃圾。
今天和平常一样我早早来到这里写稿,但一直也没找到感觉,体验了一下“难产”的滋味。老婆在QQ上找我吃饭,我说“难产”,保大还是保小?呵呵,稿还得写,人也得饭。不过可以先吃饭后写稿——既保大也要保小。
刚点完餐,呼啦啦进来一群学生样的人,几分钟的工夫,餐厅爆满。一问之下,才知今日考研。看看其中不乏像我一样“老眉老眼”者,忽然生出许多感慨。
想想十多年前大学毕业时,书生意气。我们当时还是分配制,由于专业原因,有不少单位来学校要人,主要是普通高校、军校、警校以及公共图书馆等事业单位。虽算不得多么优秀,但也屡被钦点,以致不知天高地厚,挑来挑去,竟作出了一个所有人都不太理解的决定:不服从分配,放弃就业,专心考研。
其实在毕业前我已经参加过一次考研,报考武汉大学。最终阴差阳错,武大寄错了试卷,据说在武大这也绝无仅有,其实那场考试,我因胸膜炎疼痛难忍本来也坚持不下来了。考试结束后,我住进了医院,在医院呆了整整三个月,错过了毕业实习,连论文都是经过了特殊程序的。
武大最终补寄了新的试卷,并承诺“只要英语政治过关,专业课可以通融”,在医院的我最终没有参加这次“补考”。第二年,我再次加入了考研大军,虽然总分370,但还是由于名次靠后没能如愿。得知考研成绩时我已经孤身一人南下打工。
在海南岛的半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是在求职中度过的,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是在中国人寿,没有一个熟人的我每天顶着烈日拜访客户,见证过一日暴富的神话,也看到过财富破灭后的轻生跳楼。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获得保险代理资格的保险人,拜访中,不停地被拒绝、受白眼,尝到过被人轰出门、被呵斥的滋味,有过被巨犬追赶、拳脚相向的经历。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中,我黯然登上了北上的客船,离开了这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海岛。同行的还有后来成了我妻子的她,后来妻子经常说,我虽然横跨大半个中国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却赚回了一个老婆。接下来混迹北京街头的两个月同样是一无所获,最终选择了回到省城媒体求职。
在朋友的劝说下,2002年9月我再次辞职,开始考研,报考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上大学时并不太好的英语,当年却考了66分,政治73,由于专业课竞争过于激烈幸运再次与我擦肩而过,在此后的调剂过程中,又因为非典被困京城。2003年,同样的结果。那一年,原本为促进我学习,和我一起考研的老婆却意外地被山西大学录取。呵呵,看来俺干啥老是产生一些意外的“副产品”。
数次考研失败后,我开始专心于我的记者工作。但说心里话,考研也成了我心底里的一块伤疤。
刚才看到报道说,今年挤考研独木桥的增到1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也许,同我当初一样,大多数的考生并没有深造以致投身研究的想法,考研只是一个缓冲,不得已而为之,考研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或者是自己没有勇气面对校门外的这个社会。
2005年,单位招聘,20个岗位,报名者突破1000,在最终试用者中,听说有某知名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既出人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是,此君写的消息更像是小学生的作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此后单位领导私下订了一条:以后招聘还是别选研究生,咱用不起,他也干不了,还是让人研究去吧,别屈了才。
前不久,看到有深圳某工厂万元招聘焊工,忽然间后悔自己没有学电焊,呵呵,也许对于一个人而言,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到中午一点半了,考生们开始匆匆离去,去追逐他们心中的“梦想”,或许,他们追逐的只是那一张含金量已大打折扣的文凭。也许,考研也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我们应不应该考研?到底为了什么而考研?考研后我们能做什么?我无法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因为我们已经被这个制度所绑架,所挟持,我们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只有随波逐流,如行尸走肉般被一股不知名的气流裹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