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口无遮拦 |
“千万现金 〉一条人命”?
——从“运钞车事件”看国民教育对生命的漠视
一位运钞车司机,六七个押运人员,为了千万元现金,面对被自己撞伤的六旬老翁,拒绝下车施救。这是对国家财产的保护,还是对生命的漠视?
13日下午,重庆南坪街头一60岁老翁被一运钞车撞伤,满脸鲜血,他一路追赶,运钞车在开出500米后终被闻讯赶来的群众拦下,但押运人员为保车上千万现金安全,拒绝开门救人。运钞车司机对于“见死不救”则是“理直气壮”:“当时车上有上千万现金,如果打开车门下车,一旦发生什么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被自己撞伤的六旬老翁,运钞车司机作出了“千万现金〉一条人命”的“伟大判断”,建议发给他“国家财产重于一切奴才奖”。
我们无从核实当时运钞车上是否装有巨额现金,但据运钞车司机讲,当时车上有六七个人。我想如果撞的是他的亲人,他百分之一万会让其中的一位下车救护,至于他本人会不会下车,那要看他是否真正将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了。
“以人为本”原来只是一句口号,生命原来只是财产的附属品。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一直告诉我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于生命。“赤手空拳与持刀歹徒搏斗,身中数十刀,仍然抓住歹徒不放……”如此悲壮的场面更是不时地会见诸报端。当落水者在呼救时,社会即使对于一个不识水性的小孩,期望值仍然是他“不顾个人安危”的纵身一跃。即使他在水里胡扑腾两下,永远沉入水底,他仍然会被追认为英雄。因为我们历来就是鼓励“见义勇为”,而不是“见义有为”、“见义巧为”。
我们的国民教育,从来就没有“以人为本”,反而把高尚和人性对立了起来,你要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献出生命,要么苟且偷生。面对危险,人性的自然选择理应是自我保护,而不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扭曲人性的教育只会塑造出更多虚伪的社会个体。否则,我们只能在社会道德标准与人性自然选择二者之间极其矛盾地活着。一个在如此教育中成长的人,面对危险他要么是“莽夫”,要么是“懦夫”。记得上学时,同龄的赖宁为扑救山火而力竭牺牲。而铺天盖地的宣传又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陷入了困惑:难道扑救山火时不喝水、不休息、不怕死就是英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老百姓的利益,国家利益也就无从谈起。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不是虚无缥缈的,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利益汇聚而成的,这其中包括我们自身的利益。如果每个个体都不存在了,那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也就没有了。我们的教育理应回归其本来的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
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应该告诉下一代的“第一句话”。而对于他们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命为本”,我们不鼓励青少年超出自身能力责任的见义勇为。热爱生命,要从娃娃抓起。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能够真正热爱生活,才能够真正关爱社会、关爱大众。
我们再来看那位运钞车司机,车上之所以“七八个人”都不下车救人,说好听了,是为了车上“千万现金”的安全,说得严重一些,是对生命的漠视。我想运钞人员肯定接受过这样的教导:“人在钱在,人亡钱亡”、“人不离车,车不离人”,如果下车救人,说不准回去要挨领导批评,不下车大不了就死个老头嘛!这就是他们作出了“千万现金〉一条人命”“伟大判断”的推理过程。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也只有“远离运钞车”的份了,小心人家哪一天把咱误当劫匪给“毙”了。
建议所有的运钞车从今天起打出“生命诚可贵,现金价更高”的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