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现如今,“触”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项高频的动作,或者说再回到按键手机上去,可能很多人都会一阵发懵。是的,我们和多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已经太多太多转变成为“触”这个行为。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代iPhone发布时,乔布斯所定义的手指触控交互,早因为技术的发展,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触控技术进步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改变我们的使用与交互习惯,它已经在视觉体验、终端设计、应用等各个层面,深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走近一位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大拿,甚至能称其是一家行业领导级别的公司——Synaptics。请先不要说这串单词不太好发音,没关系的,因为在不知不觉间,你与它的亲密接触早已多年!
从触摸到触控
http://p1.pstatp.com/large/15a000013b8f2dbf7404
“触摸”是一个汉语词语,词义是说通过身体的一部分短时间的碰触一个事物,而触控则是源自科技行业的一个专属名词,这也是Synaptics最擅长的领域之一,可以理解成触摸一个事物后可以实现控制。其实,触摸早就出现在了各种电子产品之上,像我们常见的笔记本触摸板,早在1995年Synaptics的触控板技术就被苹果、惠普、戴尔等厂商使用,在你的PC右下角一定见过Synaptics的图标,就是那个像一个“叶子”一样的图案,相信许多人与这个品牌的初次接触就是从这个小物件开始的,笔者也同样不例外。
然后,就是早期的触控手机,以及紧随其后的电阻屏触屏手机,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按键式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曾经一度也让触屏手机拥有了“高端”的头衔,特别是顶着商务手机名头那些机器,到今年应该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很巧的是,今年刚好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容屏触屏手机LG Prada诞生10周年的年头,而这台触控鼻祖级产品正是由Synaptics提供的触控技术所支撑。
在这10年中,Synaptics的触控技术飞速发展,在一块本来只是负责触摸反馈和显示的屏幕之上玩得风生水起——仅仅只是一个操作的交互来看待Synaptics多年以来的作为,个人认为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http://p9.pstatp.com/large/15a2000121affffd6d18
当我们只看到了触屏的点按和滑动的时候,Synaptics就开启了传统触屏的另一个交互维度,这项叫做“ClearForce“的压力感应触控技术,通过不同的压力触控可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菜单、缩放、滑动等),其应用代表就是小米5S和魅族Pro
6的压感屏。虽然从实用性方面来看,当前用户在触控交互方面还是更加习惯于点击和滑动,但是这种压力触控所包含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苹果MacBook上的ForceTouch触控板,其所具备的三维操作手势,几乎可以让人完全脱离额外的鼠标,让人极为上瘾,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压力触控的潜力所在。
创新不仅在垂直维度。Synaptics的SideTouch还拓宽了智能手机的触控边界,让用户可以通过设备侧面的触控组件,实现快速唤醒、打开APP、拍照等功能;当然,最令行业震惊的就是Synaptics家族的ClearPad“手套”技术,这个就是我们在智能手机界内常见的“手套模式”的源动力,当年Lumia 920第一次秀出戴着滑雪手套也能操作手机的情形,已然让很多人都惊呆了。正是Synaptics的这些核心技术,才给各个和触控相关的终端行业带来了更为优秀的解决方案,也实现了从触摸到触控的飞跃,同时,也让触这个动作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http://p3.pstatp.com/large/15a2000121d95f25c0a0
交互不止是触控
交互本身有互动的意思,也就是说一款收集用户形式的终端是有“生命”的,而Synaptics正是用自家的多项技术赋予了各种终端“生命”,而当下触控的交互方式已经占住了大多数的终端行业,最为明显就是智能手机领域。说到智能手机,就不得不提Synaptics在事关人机交互方面做出的贡献,这其中涵盖了触控感应技术、显示驱动技术、显示集成技术以及SentryPoint安全套件四项行业尖端科技。
http://p9.pstatp.com/large/15a20001220925f9def8
首先,Synaptics的触控感应技术将“触”的方式丰富化,像手写笔、指甲、湿手或者戴着手套都可以轻松操控,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压感触控和侧边触控,以及用户自定义手势和单击唤醒,这些都是Synaptics在触控感应技术领域的一些成果。也许就这么说,很多人还体会不到这些触控感应技术的优势,那么试想一下,过去的电容式屏幕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感应指甲的点击,从而使得电容屏在操作的精确度上不如早先主流的电阻屏(电阻屏很多时间都可依靠触控笔实现精准点击),但依靠Synaptics的触控感应技术,也能让电容屏拥有精确度极佳的操作体验;
其次,在显示驱动技术方面,更多的就是终端屏幕的显示技术的提升,像我们常见的自适应亮度调整、色彩增强、局部自动对比度优化、日光下可读性增强、自适应压缩引擎以及灰度和色彩调优,这些都是Synaptics为终端厂商提供的显示驱动方面的技术,在各类用户的日常使用终端中非常受欢迎。在这个领域,可能很多消费者以为是三星、LG、JDI等屏幕大厂的所为,但其实Synaptics在这方面也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只是因为它在触控交互方面的实力太过突出,所以这方面技术的光芒变得不那么醒目罢了;
然后,就是Synaptics显示集成技术方面的成就,On-Cell和In-Cell的技术自然是不再话下。而Synaptics最引以为傲的是称为TDDI,即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的技术,它通过把触控控制器和显示驱动器整合在一枚芯片当中,从而实现统一的控制,触控和显示两个控制部分传统存在的彼此干扰也就不存在了。对手机厂商来说,TDDI技术让设备组装步骤减少了,生产加快了,备货也更充足了;而对消费者来说,更窄的边框和更轻薄的机身应该会更养眼,显示效果也更加华丽,当然,部件少了,故障率自然也就降低了。额外说一句,TDDI是由Synaptics在2015年3月首次提出,可是全球领先;
最后,就是Synaptics的SentryPoint安全套件,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触控的交互方式也会涉及安全呢?因为现在触控的交互方式已经迎来了指纹识别的加入,让我们通过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拥有更加私人化的使用体验,比如指纹支付、指纹开启预设应用等。而和指纹功能直接挂钩的就是用户安全,Synaptics通过单向转换、256位签名加密、可信密钥管理层三个方面的配合来保证用户个人数据的安全。为了更高的安全性,Synaptics不久前还推出了融合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的“多重生物特征识别融合引擎”,在操作转账应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双重认证,达到更高的安全性。
http://p3.pstatp.com/large/15a200012242567677dc
http://p3.pstatp.com/large/159d00040b50a436e9d6
无“触”不在
“指纹 面部”的融合引擎则是Synaptics在此前的CES2017上的一个全新发布。这个解决方案集成在Synaptics Natural ID指纹传感器中,这就意味着集成了Synaptics指纹技术的手机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来获得这个全新特性。在CES期间,Synaptics还宣布了他们Natural ID指纹传感器得到了华为畅享6s、华硕ZenFone AR、Kensington VeriMark和PQI My Lockey USB指纹适配器的运用,不知道哪些手机会率先升级到这个新功能。
http://p2.pstatp.com/large/15a200012335eb5f2778
http://p3.pstatp.com/large/1534000713352631a2e5
触屏的滑动点按,以及通过指纹识别做到更加私人化的交互似乎是目前最主流的交互方式。而类似曲面屏和全面屏手机的出现,让触屏和指纹似乎有一种要走在一起的趋势。Synaptics此前也表示,在无边框手机中,指纹识别最理想的位置应该集成在屏幕中。也就是说一块屏幕既能用来做日常的交互,又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指纹识别功能,无论在手机美观度和使用的直觉性上都有极大提升。而且,这种集成还能带来另一个好处,就是能让手机的外观设计变得更加紧凑,比如小米MIX,高达91.3%的正面屏占比,但因为要照顾指纹功能,就不得不在背部开出指纹孔来,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垢病,但使用Synaptics方案,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样的遗憾,更多的全面屏、甚至透明手机,就可能因为这样的解决方案,从纸面走向现实。您不要认为这还是理论,Synaptics已经且一直在进化着这一方案。
http://p1.pstatp.com/large/159f000398ea3368c6d8
http://p3.pstatp.com/large/159f000398f20df794fa
Synaptics在2016年8月宣布under-glass指纹传感器Natural ID
FS4500开始出样。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个方案将能够彻底干掉Home键,让指纹识别能在屏幕中显示。但是以FS4500为典型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方案需要极低的信噪比,并透过超过350微米厚度的玻璃进行电容感应,所以放在屏幕的玻璃盖板下并不现实,所以,采用这一方案的手机,还是必须要给指纹识别模块留出单独的位置。
然后,到了2016年12月,Synaptics发布了一款名为FS9100的光学指纹传感器。因为专为移动设备研发了光学技术,这款方案甚至可以透过1000微米(1mm)玻璃盖板扫描指纹,包括目前最主流的2.5D玻璃。因为光学识别的高性能,这款方案不需要像超声波或者是电容式under-glass技术,需要给玻璃开一个凹槽,所以在玻璃工艺上更简单。而对手机厂商来说,运用这一方面,才算是真正实现隐藏式的指纹识别。
无“触”不在的,不只是说未来指纹识别以灵活的形式集成在触屏中,也是说我们万物互联的生活也将依托于触摸这种交互方式。在生物识别之外,Synaptics最擅长的领域可以说仍然是触控控制器部分,也就是目前的ClearPad触控控制器技术。ClearPad产品线非常丰富,Synaptics可以针对不同领域的厂商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像小尺寸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笔记本、汽车以及其它需要触摸屏的应用场景。
人机交互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显示。在上面也提到过Synaptics的显示驱动。目前手机行业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就是旗舰手机采用OLED屏幕。Synaptics在做了这么多年的LCD显示驱动之后(TDDI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LCD模组的厚度尽量向OLED看齐,从而让超薄手机的设计与零件选择变得更加灵活),在去年通过ClearVeiw R66452这款产品正式宣告进军OLED屏幕显示驱动的市场。他们新闻稿中写到“R66452解决方案为低功率运行集成RAM,并且支持全高清屏幕和分辨率达Full HD 1080x2160 (18:9)的OLED屏幕,驱动下一代 “无边显示” 智能手机的发展。“结合对Synaptics指纹技术的解密,最后一句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指纹唤醒设备—通过屏幕显示信息接受信息——通过手指与电子设备交互完成互动,Synaptics在人机交互逻辑链都提供了相当不错的方案,而之前提到的华为畅享6S手机,也是行业第一次同时选用一家的指纹、触控和显示原件,技术提供方就是Synaptics。畅享6S的市场定位大家也都清楚,不过我们可以期待的是无处不在的Synaptics在未来的手机形态上能给大家带来哪些惊喜。
结语
一块屏幕,几根手指,它可能带来的交互体验是包罗万象的。触摸在平板、PC、穿戴设备和汽车的兴起,以及随着AR/VR的风潮渐盛而可能诞生的完全脱离开屏幕的“凌空一触”,Synaptics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也许在过往,Synaptics的很多技术的确还是聚焦于触控这种交互方式,而现在与未来,Synaptics的眼光,则已经放眼到人机交互更深层次的领域之中,换句话说:只要用户想要沉浸在一块屏幕里头做的事情,Synaptics就希望自己能一“触”即达,无“触”不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