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凌君达:寻找蔡金涛(续)

(2020-01-30 22:25:59)

1945年初,先父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赴美实习和留学英国,先在英国海军雷达厂研习大半年,英国GEC.研究所广播实验室获得电子技术工程师职称,被推荐到英国考文垂Coventry试验室专修电子学技术两年,在那里被授予该试验室的无线电责任工程师称号。

1948年,在HK大东电报公司任职时,发现1944年考入的留美资格依然有效,于是离职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工厂实习。在波士顿的林肯中心雷达/微波部门进修与研习,又转往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实验室进修微波技术。当年底返回香港,升任大东电报局香港海缆通信部高级责任工程师。

1953年,黄武汉应聘北上,从香港的别墅进入北京几家合住的四合院,心情舒坦地全身心地投入向往已久的工作,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迎来了我国微波技术研究的起步。1956年,参与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制定。

黄武汉更大的贡献还在于在量子电子学研究的成就,建国十周年前夕,首次在液氦温度下获得了10厘米波段的量子放大结果。理论研究取得了成功,著作《微波固体量子放大器》等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凌君达:寻找蔡金涛(续)
由于黄武汉领衔的微波工程应用研究取得成功,邮电部从70年代开始建设全国微波传输网,对电话、电报和电视传输起到重大支撑作用。
凌君达:寻找蔡金涛(续)
邮电部在京津间成功进行微波传输中间试验,然后在全国建设。


19647月,赴上海以副所长身分,筹建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组建化学激光研究室,把激光应用于测距、测速、通信等领域,带动国内多家科教单位投入研究。黄武汉通过与北京邮电学院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协同攻关,开拓了我国激光通信应用和化学激光研究的两大领域,1967年由黄武汉主持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化学激光器是一种当今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高能量化学激光器。

凌君达:寻找蔡金涛(续)

电子所第二研究室整体调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与黄武汉赴上海建光机所的同时,蔡金涛正在西北创业,1964年6月29日成功地进行了导弹飞行试验,迈开了独立研制中近程导弹的步伐,使中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蔡金涛还做出了采用平台——计算机方案的选择,对促进中国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专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80年蔡金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蔡金涛和黄武汉两位科学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时代做出独特的贡献。

 

 

凌君达先生2019年在美国度过了百岁生日,得到亲友们的热烈祝贺!

凌君达:寻找蔡金涛(续)

凌君达:寻找蔡金涛(续)

凌君达:寻找蔡金涛(续)

 

凌君达先生自1947年到1953年,就在香港大学物理系担任讲师,她不时回想起香港、内地抗战、中关村和上海嘉定时期与黄武汉一起的艰苦岁月与拼搏经历,殷切地怀念老朋友,特别希望寻找蔡金涛家的后人。这个期望交给了黄洪亮及计算机史学者徐祖哲

  


附录:

蔡金涛(1908.7.1-1996.11.28),江苏省南通县人,无线电电子学专家,是我国电信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我国导弹控制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科学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历任重工业部电信管理局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七机部二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北京电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黄武汉(1919.11.261968..07.16),生于香港,微波技术和量子电子学专家,中国激光技术先驱,是我国微波和量子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开展激光纤通信的最早倡导者。13岁时,进入香港工务局电器厂,1937年毕业于香港工程学院电机工程专业夜校,1945年至1947年在英国邮政总局电讯研究所学习,1948年在美国电讯工厂进修,1953年回国,历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原子能所研究员、电子学研究所室主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由徐祖哲根据黄洪亮原著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