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子计算机和夜班酱油汤

(2018-02-24 16:22:41)
标签:

计算机

机房

夜班

饿肚子

分类: 计算机史

许多计算机单位的科技人员都有吃夜班饭的经历,在重大任务的时候经常都会有如肉包子、芝麻烧饼、小肉馄饨、酱肉和煮鸡蛋的夜餐,肉末热汤面条几乎是最一般的品种。突然想到有时间可以搞一个征文,把计算机人的夜班饭品种规格整理出来,南方、北方;学校、工厂;科学院和部队,大家可以PK一下。我以为夜班饭也是工作条件与环境的一部分,据说科学院还有一个威望很高的“条件局”,当然它肯定是不管夜班饭的,更没有时间制定夜班饭的标准配置。(桂林旅游局对漓江游船的午餐就有标准,严格粗制滥造!)但是很多人记忆深处,还保存着一段没有任何食物的“大夜班”的时期。

电子计算机和夜班酱油汤
(食堂里的“高汤”还有几根韭菜叶,自己勾兑的只能是“原色”了!)

铁道研究院计算机室的凌毓佩女士今天在电话中又说起来了,没有夜餐的大夜班。在三年困难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开始没有任何食物,大家半夜肚子饿了就喝开水,后来发现水喝多了要上卫生间,而且机房也冷,开水不能保持温度,凉水没法喝。后来,终于有人发现,可以买一毛钱的酱油,开水汆汤,喝下去之后有了一种吃过饭的饱暖感觉,这个方法得到推广。很快,白天就记得到合作社去打一大瓶酱油,晚上大家分享。我似乎记得王选老师夜班时也说半夜喝过酱油汤,但今天在《王选传》中没有找到啊。

现在对于计算机的发展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近来有些人在网上列举了几十年来计算机人各种各样的贡献。也有人感觉奇怪,怎么现在突然讲起了成绩?有什么含义吗?好几个人问我,这事儿是真的吗?我告诉他们,这些成绩都是真的,而且现在所说的“成绩”还远远都不够。

比如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就是中国第一批使用计算机的科研单位。当然那时候很穷,所以他们夜班并不总是有夜班饭,而且连计算机房里的工作照片都没有留下来。凌老师在半夜就喝过好多次的酱油汤。她说,所长、书记们,有时候陪着整夜加班,大家也都没有吃的,也是一块喝点酱油汤“充饥”。现在中国的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每天几百趟列车构成了一个运营网络,光是这些网络的调度和运行安全监控,就离不开几十年代计算机人的工作积累。当大家坐高铁的时候,不要忘记其中也有一份夜晚酱油汤的功劳。

雷勇

看来国防科技大学还好些。七十年代末研制银河亿次机时,上级给拔了几万元夜餐费,每人每晚仅五毛钱,晚上就由家属过来帮忙包饺子、擀面条,每人只能分得6个饺子,有些人还舍不得吃,偷偷带回家给孩子留着。
延燕
说出这样的经历太重要了。
京城倦客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加班调程序,到晚上10点半,有1毛5的小夜班费,下了班到马路对面的小餐馆吃一碗一毛六的馄饨。
70年代末,每天有5毛夜餐费相当不w错了,我们一个大夜班费是2毛5。
那时那么困难,科技人员是自豪的,因为知识分子只要有用武之地别说酱油汤就是喝西北风都乐呵呢。

YY阿芥

想不到还喝酱油汤,那时我们医院夜晚急症手术时还有一碗面条,面条很黑没筋道,大概是陈面粉制的,没油,盐还是足,比酱油汤好多了,否则医生护士在手术台上站不稳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