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10分钟

标签:
军事分析仪二战博物馆 |
分类: 国外旅游 |
都是海航的飞机故障,让我们的美国之行在北京首都机场等候了6个多小时,损失的就是在美国参观的时间。哈佛之后,就是麻省理工,两家相隔的车程也就10分钟,导游给我们拍照的时间也就是10分钟。
“麻省”在中国很出名,许多中国人来来往往,到哈佛工作的不少人也顺路到麻省学习、工作一阵。
麻省理工有一项重要的成就,就是二战期间的弹道计算,早在30年代就创造了“微分分析仪”,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1931年,万尼瓦尔·布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第一个可解方程的微分分析仪,使用了2000个电子管,自重100吨,用150个电动机驱动数百根平行的钢轴,利用齿轮转角模拟计算结果,花费300千米电线,造价2.5万美元。[1]
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紧急备战的德、英、美、法都在研究快速计算设备,各有各家的用处。弹道计算与指挥科学在英国兴起,缘自轰炸与防空格斗。
1941年,美国阿伯丁弹道实验室就拥有布什的“微分分析仪”,战后,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博物馆各收藏了一台微分分析仪,它已不能运转,而具有神秘结构的机器神态看来依然庄重。
万尼瓦尔·布什——美国知名的科学家,二战期间科学界的领军人物。
分析仪是一台庞大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我在“麻省”大厦前面留影,公路上汽车穿流不息,不敢过去,一会就要上车出发。
这个区域,建筑密集,可是没有时间,参观任何一栋。
美国时兴用字符构成人物塑像,这是什么典故,我不知晓。
旅游车就在旁边,马上登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