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城市的下水道别做“花架子”

(2013-07-24 17:06:19)
标签:

防汛

地下管道

排水

智慧城市

it

分类: 公共安全和地震
    新闻背景:进入汛期,城市内涝又成为国人亟待面临的问题。715日,北京最大雨量超过200毫米。广东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广州出现城市内涝,主干道广州大道一度交通中断。78日,河北邢台暴雨地下桥积水淹没轿车,一家3口罹难。515日,厦门暴雨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2012721日,北京暴雨内涝造成交通大面积瘫痪,死亡人数79人。

·   

许多城市的下水道其实是“花架子”

      城市内涝是常见且普遍的灾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发生并且还会发生。但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了重大人员伤亡,就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内涝的成因是什么?城市如何做好内涝防治工作?博主应光明网访谈如下:


  我不是学水利专业的,但是,我曾居住在长江流域的几个城市,从成都、湖北到上海,到领教过夏天的洪水泛滥,深陷的河床,让汹涌的水流填满,水面增长35米,甚至10米都不算回事。我参加过长江大汛防汛抢险,参加过“围湖垦田”和中型排灌工程,知道城市下水管道的重要。

中国城市的下水道别做“花架子” 

我在美丽城市信阳住过一个春夏,16日大雨,过铁路桥涵洞骑车人死亡一人。

下水道应当依地形修建中国城市的下水道很多都是“花架子”

  多数城市地面不是平坦的,有小丘陵,起伏不定。北京的地面也有起伏,暴雨之后,低凹的地点就会积水。

中国城市的下水道别做“花架子”

维也纳科技博物馆展示的历史照片——人工工程时代的下水道修建  


     
我国下水道的修建存在严重的问题。许多国外城市或中小城镇,街道是依地形而建,曲折有致,完全根据地形高度和雨水的流动需要,这样的城市,下水道当然好设计,也有效。而北京和一些大城市,因为早先的城墙是棋盘结构,横平竖直,城市风貌当然美观,但是,由于没有依照地形起伏而修建,一旦暴雨,积水难于排除,就可能形成严重的内涝。

    中国北方城市的马路多不讲究顺依地势,只讲究方正美观,而城市的下水道多是依附马路修建,成为马路的附属建筑。因为地形起伏不定,造成部分城市的排水沟形同虚设。这些排水沟看上去很整齐,但是无法发挥排水的作用。这是必须警惕的。

    
城市应当铺设足够流量的下水道。如何修建下水道,下水道的组网,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地形规律,整个地下排水系统要自成体系。真正的城市排水管道,要脱离横平竖直的街道,依地形形成多个聚集中心,这些汇集点都是在市区的低凹点,再由污水主管道集中排泄。

  城市排水系统和信息网络一样是分等分级的,要有主干道;要有合适的接口,还要有通畅的末端。比如奥地利维也纳,早在200年至300年前的地下排水干线规模与设计就已经相当于我们的地铁隧道。而现代维也纳住宅庭院的下水道入口,就相当于我们的防空洞。我曾经亲眼见到工人操作小型挖掘机,一干就是半个月,完成了一个家庭的拱形入口,连接到支道,支道再连接到主道。

  早在几百年前,在黄河河套地区引水渠、修筑都江堰等的施工中都早已有经验。比如在黄河河套地区修建引水渠,就是要依照地形修建。在当时的条件下,修建引水渠有风险,一旦对地形起伏判断失误,水将断流。凡是会观测地形的人都是水利大师,能够让水渠沿着“等高线”施工。在城市里,这个规律也是相同的。


  城市小区地面修建得一马平川是误区防治内涝要疏与堵相结合

     
修建下水道需要专业的规划和施工。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各种建筑拦截雨水,阻碍其流动速度。

  

    一是要向地下渗漏,现在许多停车场已经使用透水的结构,让一部分雨水能够通过空心(土壤)的通道渗透。森林、林带也可以起到贮存雨水的作用。

  

   二是可以修建众多的水池、鱼鳞坑,成千上万的起伏建筑,起到贮水作用。然而现在的大型城市往往将地面修建得一马平川——这既不符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传统的东方园林思想。一旦大雨倾盆,必然产生灾害。

     
一个城市如果有千百个低洼的伫水点,对于湍急的雨水就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如果地面太平坦,无处缓冲,就会产生问题。每逢暴雨,城区的胡同口,郊区的单位和大学大院门口,都会出现汹涌激荡的急流。雨水的排流一旦受到阻碍,一个小区或街道就会积水。

     
城市是一个智能系统,必须合理规划和设计,不但要注重地面上看得到的部分,也必须重视地下系统这类虽然看不到,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区域。


     
比如,奥地利的房屋施工,其地基和下水,防水的处理都由专业公司来完成,公司人员都有专门资质。这些地下的基础工作处理好之后,建筑公司才能开始从地下室开始,一层一层往上修建。不仅大型楼宇,就是一家一户的住宅也是如此。没有资质的人员和企业,无权向地下动土。

  相比之下,许多楼宇群落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地下基础建设的质量却大不相同。 

 

    我们的排水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城市的独立体系来设计,而是依附于街道和区域楼房设计。更进一步说,地市的选址,应当基于当地水源和排水的情况,这是早年选择城市地址的依据。

  

    如今,人们以为有了自来水管网,有了机电设备,可以从远处调水,就可以为所欲为。现在,北京的防汛举措,不是经常宣布使用了若干机电设备吗?其实,人的智慧还是渺小的。一场暴雨,落地的水量是成千上万吨,不合理遵循地势规律进行排水,内涝难排除。不尊重自然规律,必将造成恶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