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两次余震得预报
微波的频率是4000M,从长波、中波、短波一路排上去,就是微波了,微波炉是一种普及的日常用途,当然主要还是用于通信。
70年代,微波作为重要的通信手段,一个信道可以传递960路电话,或者传输一路彩色电视。我们在北京——天津进行2年的中间试验,每天测试,排除问题,保障系统质量,我在京津间巡回,多数时间驻守万庄。

微波是用波导管传输的,是密封的扁平铜槽,断面为长方形,内壁极光洁。
万庄站离北京永定门约50公里,微波站离火车站不到500米,只有慢车停靠。下一站就是廊坊。
万庄是一个公社,现在是一个镇吧?属文安县,有上万人,有农业中学。
1976年夏,全部工作完成,电路质量十分稳定,将准备进行国家鉴定。
7月27日,中试工程处、工厂和电信总局等领导们进入万庄站,电信传输所的副总工程师姚永炀也来检查,他是留苏的,专攻无线电。
天热,本来凉快的机房,虽然电扇猛转,也是一身汗,那时没有空调。
为什么天这么热,根本没有时间去想?
我在维修和调整电路,等到后边的人接通插销板,将电扇接通,我又转移位置了。弄得部里来检查的领导好生佩服我们的精湛技术和作风。
当年,紧张地检查到23点,大家才结束讨论睡觉,宿舍是面对机房的一溜平房。
次日,就是28日,正式进行国家验收的前期工作。
刚睡着,突然梦见有人掀起我的床板,叫我起床干活。还没有醒,人已经在连续猛烈的震动中扔起来了。一脚踢翻水盆,拉开变形的门冲出去。大喝一声:“地震了!”“快跑!”随后,姚总和设计院老马也冲出门来。黑夜,似乎没有一点光亮,天线塔在摇晃,钢缆简直在在咆哮!似乎随时要断裂倒下。60—70米高的搭,将砸倒下边所有建筑。远处好似千军万马在轰鸣!
微波站有各种物资,我们开始在院外搭建抗震棚(尽量远离天线塔),粗园木,木板、苇席,是真正的抗震结构,城里不可能相比的。
通知,一会有余震;
上午的雨水存在地上,余震时,在地下来回晃动;使人感觉是整个地球在摇摆,大地成了汹涌海洋中的一艘航船,那种恐惧,现在还在脑海中。
下午,又通知,一会有余震!大约19点,7.1级。
铁塔和钢缆继续晃动和咆哮,但是烈度明显小多了。
我们站归天津电信局管辖,有本地公众人工电话,业务电话,可是混乱中,始终不知道是那路神仙发布的预报信息。
你有这本事,为什么早上3点钟不做声?
唐山地震总结会,也没有问出来?
28日白天,我们的确是等着两次余震来临的。

微波站在铁路南,那时都是一片农田,没有这反多街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