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在“西贝”与远道而来的长辈欢聚用餐时,服务员告之所点的本馆名菜“手扒肉”无货供应,改为“葱爆羊肉”。享用美食,聚谈甚欢自不必说。

西贝的服务不错,菜品也好,天气不冷时,小姑娘每天工间操,表演跳舞,很有一些西北现代特色。
服装是西北的,跳舞是现代滴!


(以上图片来自西贝网站)
因要阻止直接到前台交费的长辈,搅乱了餐馆的“买单”流程。匆忙之中,交费结账,继续回座絮谈。次日,为了探讨、对比京沪饮食水平,长辈仔细评价这次用餐,居然发现账款有误,致电提醒我才恍然知悉。
速到餐厅观看食谱,果然不出所料,4人用餐179元的家常饭,和春运铁路售票系统失误类似,无票也收取票款,总额变成255元。相差的76元,正是一份“手扒肉”。
前台经理查对之后,几分钟即查证出差错原因,当即让收款姑娘退款不表。

(图片来自网络)
就此案例,对餐馆的管理系统提出评价。虽然系统完成了全面管理直至短信息通知顾客的流程:“26日,你在本店消费255元,积分12.7,优惠券2张,感谢使用。”但是,系统缺少差错纠正能力,关键管理部位,还要依靠服务员的灵巧。一旦一位员工失误,系统就会一错到底。
餐馆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各个正常业务模块组成,自然会有差错退出流程,不过要由人工处置,问题就在于此。系统没有对运行日报或时段进行“数据挖掘”的处理过程,更没有实时监控能力。
管理流程中,包括“生产”和“销售”流程对接,计算机的功能甚多,要是设计了数据对比,自然会及时发现加工的“手扒羊肉”,少于销售的数量,自动报警。
菜肴加工与餐厅销售过程要有数量互动,直到菜肴待加工数量递减为零,这可以认为是“微经营”流程。
在餐饮业中,经常会出现质量和数量的异动,尤其是“手扒肉”这样份量不规范的原材料,带骨头的品种,往往要经过切割才能最终知悉份额和数量;何况同一品牌还有大小份,加工数量是随机发生的,并非能够依据统计固定,所以,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餐饮服务企业的信息系统,应当具有智能管理和监控能力,也可以算是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平台。
不管如何评价,第一,前后工序要有实时往来互动;第二,在财务和品种数量上,数据要合拢持平。如果管理系统加入了上述两个模块,信息系统便能够及时发现运营服务中的数据差错,或是说,要将餐饮的服务经验,融进系统流程。
用途更精细的系统,可以在服务、监控课目中,加入序号,例如,每一份菜肴在叠加点菜桌位时,自动生成了菜品的顺序数字,实现精确监控。形成此“扒肉”,非彼“扒肉”。没有菜品,自然不能收费;相反,生产了多少菜品,也要收回足够的款项。
现在的信息系统支撑着众多经营活动,不仅是财务结算,还有内部运行分析,甚至延伸到用短信息传送客户消费数据。但是系统功能不是春晚表演,仍要真实解决问题特别是要避免事故。与店铺商业相比,餐饮服务系统和高铁、地铁更为接近,因为微小的数据差错也会造成服务失误,直到变成经营问题。
早期的静态数据结算程序,计算机只被当成“算术运算工具”,已经远不敷用。优秀的服务员是在差错中成长的,现在多数单位使用处罚来维持服务水平,也是远远不够的。
今后,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将优秀的服务理念和经过实践的精确流程,全部纳入系统,实现管理和辅助服务监管的智能化。
一份“手扒肉”,吃出了这家餐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水平。
这是西贝网站上的文章:
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名美国游客在东京一家百货公司买了台电唱机,回寓所后发现漏装了零件,第二天一早正打算交涉,谁知公司已先她一步打来电话道歉。五十分钟后,公司副经理和一名职员来到寓所,除送来一台合格的新电唱机外,又加送蛋糕一盒、毛巾一套和唱片一张。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职员向她宣告了公司通宵达旦纠正错误的过程:下午4时32分,售货员发现错误后,立即四处寻找美国顾客,未果;遂即报告监理员,由监理员逐级上报。有关人员连夜打电话向东京和四周旅馆查找,仍未果;最后根据顾客留下的一张名片挂长途电话,从纽约她父母那里,才找到她在东京的地址和电话,清晨打通了第35个电话后,终于找到了这位顾客……
希望他们同样,今后也能够在顾客没有发现差错之前,及时发现并纠正差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