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廷湖:计算机的黄埔三期

(2009-02-24 23:22:05)
标签:

计算机

计算所

中科院

吴几康

训练班

黄埔军校

学员

it

分类: 计算机史

    为了编辑《中国计算机史料》,在采访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温廷湖先生时,突然了解到他曾参加过计算机“训练班”学习,还是第三届学员。温先生拿出了精心收藏的照片,几十年前那一群意气风发的年青人的像貌,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本来,从资料上看到铁道部科学院是中国首型103计算机的第三台用户,打听了好多人,都不知道详情,据说原经手人员已调出到中国科学院了。在与通信信号研究所凌毓佩女士联系时,她高兴的说自己是研究所计算机组的成员,知道这一段历史。不巧的是她因病住院,更不便于寻找历史记录。以后,几经周折,在大院中往返,终于得到了温廷湖先生的电话。

    1956年7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发展计算机的“紧急措施”开始启动。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处联合清华、北大举办了四届计算机和计算数学训练班,夏培肃等负责讲授。还开始建设酒仙桥工业基于并在738厂生产计算机,30多个单位开始应用。

     我边介绍以前调研的情况,边拿出编辑中的图稿,温老师聚精会神地翻阅着,突然说到,单位也派出我参加了第三届的学习,听过夏先生的讲课。我真是喜出望外,要知道,由于几十年的单位和人员变迁,至今除去在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和北大之外,很少能够遇到其他单位的“训练班学员”。特别是在产业界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的科技人员。原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温廷湖:计算机的黄埔三期

     温先生指着照片说,脉冲技术是由过介堃老师讲授的;

     虽然叫训练班,可也都是名师:晶体管电路:蒋士騛;计算机原理:夏培肃、吴几康、虞承宣;计算机存储,黄玉珩;外围设备:姚锡山、刘锡刚、杨天行;苏联БЭСМ计算机(当时中国惟一的计算机):张效祥。

温廷湖:计算机的黄埔三期

   这些同学,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精神旺盛,有攻克难关的决心。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和理想。不少人在各个大学任教。上图中,为计算所阎沛霖所长。

 

    多年来,训练班一直不为人知,就是在计算机界,也不大有人提及。而这四期训练班,在中国计算机事业中的地位要说是如同“黄埔军校”,也是恰如其分。因为,当时的中国,除去苏联计算机来北京展示过之外,仅仅有极少数到西方学习的回国人员接触到计算机。就连专业名称也叫做“数学计算仪器与装置”,还是从苏联学习过来的。

    温先生清晰缓慢的给我讲述了几十年前的往事,他是上海交大1955级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在铁道科学院从事机车自动化的工作三年。

    1958年秋至1959年,开办了第三届训练班,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数学两班,学员约400人,分成了几个小班。他们这一班,就是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大、铁道部科学院等,都是和“大交通”有关吧。先在林业大学,之后迁到香山。

    学习安排当时是非常机密,计算机虽然不是机密,但是想在什么地方应用,却多是机密。所以,由单位个别通知,直接到训练班报到。在这一年时间,原单位的工作放下,和在校学生一样,连户口都迁移。

太阳慢慢地转动到了窗户的中间,已经过了午餐的时候,我把温先生的照片,借用了几张复制。回家的路上,似乎回到50年前,看见这一群年青人列队走在香山公园的大道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