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2008-06-08 14:58:02)
标签:

计算机

应用

铁路

丰台

自动控制

历史

创新

杂谈

分类: 计算机史

适逢端午——谢谢秋凉、叮当、靖姐的粽子和祝愿!

 

    艾草升空巡天动,菖蒲入地察微裂;剥粽闻香赏晶莹,尝枣品糯得安康。

 

    送给来访的所有博友,大家快乐如意!

------------------------------------------------------------ 

 预告——“计算机史”包括农业、铁路、电信、工业、城市等原始史料,作者试图希望这些材料反映计算机应用初始阶段的历程。重点是反映最早的成功应用和当时最好的应用项目。现在,技术和设备虽然进步,今非昔比,然而系统思想和创新观念却依然需要借鉴当年成功的经验。 (欢迎留言评论,文章、照片谢绝引用。)

驼峰——货车快速编解设备
    驼峰是编组站的主要特征,它是地面上修筑的犹如骆驼峰背形状的小山丘,设计成适当的坡度,上面铺设铁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坡度所产生的位能辅以机车推力来解体列车的一种调车设备,是编组站解体车列的一种主要方法。

    在进行驼峰调车作业时,先由调车机将车列推向驼峰,当最前面的车组(或车辆)接近峰顶时,提开车钩,这时就可以利用车辆自身的重力,顺坡自动溜放到编组场的预定线路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调车作业的效率。驼蜂一般设在调车场头部,适合于车列的解体作业。
    驼峰根据设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简易驼峰、非机械化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

  驼峰的范围是指峰前到达场(在不设峰前到达场时为牵出线)与调车场之间的一部分线段,包括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等。

  溜放部分——由峰顶至编组场头部各股道警冲标后 100(机械化驼峰)或50(非机械化驼峰或简易驼峰)处的线路范围。

  峰顶平台——推送部分与溜放部分的连接处设有的一段平坦地段。

  为了强化铁路编组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实现驼峰自动化。驼峰调车作业的自动化,主要包括:车辆溜放速度的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车辆溜放进路的自动选排和自动控制;驼峰机车推送速度的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摘解风管和提钩作业的自动化等。

  上述几项内容中最主要的和最关键的是车辆溜放速度的自动控制,它是驼峰自动化的核心内容。车列在驼峰编组站进行解体作业时,为了保证安全和作业的要求,必须在一定地点设置调速工具,根据需要对车辆的溜行速度实行调节,使之符合运营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特别是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实现车辆溜放速度的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这一目标创造了条件。

 

    80年代初期,在北京铁路局丰台西站,开始使用计算机监控驼峰的试验。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这是738厂生产的DJS154计算机,丰西就是用的这种型号,完成了驼峰控制。按照当时的比价,1台154机大约可以购买10台68000微机,而后者的功能却远高于154机。至此,国产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在强大的冲击下,终于停产。

图片拍摄的正是“过渡时期”,工作台上的是刚引进的6800多用户微机系统。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当时,55型电传打字机是重要的外部设备,编程、输入数据都靠它。修改差错,编辑文档时,可是不方便,慢还不说,还要浪费好多电传纸。所以,那时大家工作都要仔细思考,然后才动手。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一个驼峰,涉及许多设备,光是测试和监控就要一大批,大都要靠自己制造。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设备水平相对不错,而工作条件同样艰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穿白大褂坐机房。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这是北京铁路局第一批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同志,详情待补充。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参加丰西计算机应用的阎平同志,现任北京铁路局总工程师。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史料(2)丰西驼峰上的154机

从新闻角度,这些照片都仅仅算是个人留影,然而它记录下的是当时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状况。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正在编辑补充中,还缺少火车头和车站的照片,大家自然看不明白,放在博客上正是想让相关同志补充)谢谢关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