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基本观念有时还不被政府官员、企业家,尤其是媒体所了解。或是讨论了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之后,紧接着出台或所呼吁的又是人工管理和人工的“面对面”服务。这在信息化规范中似乎称之为“信息化能力”,听说还有一个提升官员和公众“信息能力”的计划。
因为人云亦云,对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阻力,一些很好的项目不能上马、或仅仅是低水平的应用。例如有个知名机构领导称“银行卡不可靠,我们体系才不用”,还有一个产业部门认为使用二代身份证要涉及公众“隐私”,别惹这个麻烦。要是信用卡和二代身份证都被拒绝,我们还搞什么信息化?
另一种情况就是将现在正在进行的传统观念的作法强加到今后的信息化应用领域中去评判。当然,也有一些貌似公正的超前提法(如“以秒计费”等等),其实在应用实际中也是做不到和不必要的,也为信息化推广带来带来反作用。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在大会上呼吁发行500元大面值钞票的提案,从传统的金融管理看,大额钞票可为携带现金提供方便,每年还节省至少10亿元的钞票印刷、点数、运输、储藏费用,可谓利国利民。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彭董事长,不会不了解信用卡的作用。为什么不在两会上提倡广泛使用信用卡,解决推广中的问题,而是劳神费力地发行令人敏感的500元大钞呢?
全球经济正全面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结算,(电子机票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信息化交易的趋势。我们也不要批评彭委员,500元大钞提案也折射出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困局和管理缺失,因而才有许多人认为,钞票还是放在自己的口袋中更可靠和方便。
一些人不选择使用电子货币的原因,既有习惯,而更多的是缺乏对电子货币的信任:频繁的高科技犯罪等等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强电子货币的立法,解决配套的诸多问题,在国民中普及和完善信用卡,而不是只想到发行500元的大钞的具体行为。
另外,有的媒体也还在呼吁火车票使用“实名制”,实际上实名制是一个临时的局部的权宜之计,是要依靠人工来逐个鉴别的,在大规模的运输现场中也是行不通的。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候,应当全面推动“电子票务”,全面解决车票的发售、流通和乘车。
拿铁道部来说,与其宣布不做“实名制”,不如请铁道信息专家出来宣布与大运能建设配套的“电子客票”方案,听取各方面意见。一方面是要拦截专业倒票团伙;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为广大的乘客服务,有了群众的支持,有了让所有旅客都能快速在网络上订票的开放渠道,票贩子的“折腾”业务自然也将受到重创。
(这是近日和一些部门交流信息化问题的感想,更多的问题在赛迪网的博客上讨论。就“人与生命”等等话题将多写一些小故事,一是省得遗忘这些经历,二是大家晚上休息的时候再看专业文章费劲,还是轻松一些好,我也跟着过着轻松愉快的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