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络公司文化差异橄榄球网络时代摩尔法则思维仁义道德阳新 |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
社科院的一位旅美学者,在美国中部的一所小学一年级教室里,看到后面一条标语:“Childhood is a journey, not a race(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他说,我们的教育者很少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什么是重要的,而经常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什么是重要的,父母和教师可以决定孩子们的思维和生活。
美国人认为,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还是那些最基本的能力,如阅读、计算、写作、交往、运动等。美国人强调的是孩子的主动性和表现自我,而这些行为并不一定要靠计算机才能形成。如果说电脑游戏能够为孩子的智力、反应与对抗带来好处,美国人说那还不如到运动场上去一起玩橄榄球、篮球,还能锻炼身体,增加孩子的群体交际能力。
美国的教育哲学是:应该重视科学观而不是技术。技术只是一种教育工具,关键是怎么用这个工具。美国人能让孩子们提出太空科学实验的题目,到航天飞机上去实验,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不看年龄,只在创新。因此,在美国,不论是孩子的突发奇想,还是实现妇女飞行、老人跳伞、盲人登山的愿望,都是正当、合理的,老人一样有工作和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里用的字眼是“接受教育”而非“学习”,是因为我们常把“教育”看作社会化,而“学习”是个人行为。
东方文化在受到西方观念冲击之后往往体现在摇摆,否定再否定。几千年的以长者尊,论资排辈;今天在信息领域又反其道而行之。年龄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保守。按照“网络时代”的“摩尔法则”推理,每18个月器件的集成度翻一番。据此推论,35岁以上的“老人”已不再能承受信息社会中这样的激烈变动,所以为了照顾这些“老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见到的招聘人才的上限大都是以“35岁”作为上限。不知道在“文革”之前出生的职工,对此有何想法。
计算机和汽车、篮球一样,只是生活、学习的另一种工具。计算机教育可以将儿童培养为一个主动的使用者,也同样帮助中老年人适应计算机或互联网时代的生活环境。所以美国的中老年人同样积极地提出模拟水流、模拟人体动作、模拟服装飘逸的动画数学公式,实现这些程序涉及到电影、航天、古生物、天文、纺织、数学等诸多专业。只要思维不停,年龄绝对不是知识分子生存的界限,当然取得资金支持也是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