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字使人的思维更加深刻

(2007-04-11 17:53:09)
标签:

称谓

汉字

信息化

部件

甲骨文

造字

汉字文化圈

西夏

假名

书法艺术

古埃及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文字之一,它同古埃及的纸草和古巴比伦的泥板文书交相辉映,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大放异彩。

汉字的字形是在不断发展的,“夏”“喜”“量”就适于纵长,“皿”“粥”“斑”就是在横宽上显得美观,而“木”“甲”“古”就要体现对称才能表示均衡。但是,这只是形态上的变化。

公元七世纪以后,在汉字文化圈内,藏、突厥、西夏、日本等民族也开始创造自己的文字。西夏就是借用汉字部件构成表意文字,是趋向于复杂、寓意,看起来方方正正,十分美观;而日本文字的发展是将汉字母体的表音化,从汉字的草体创造了“万叶假名”,又诞生了平假名、片假名,最终创造了表音假名文字的书法艺术。

美的创造可以简洁,也可以复杂化。但是在文字结构上,复杂的文字在现实生活中,书写、交流不便,一遇战乱、灾祸就容易消亡。汉字能够生存3000多年,说明了汉字和汉民族的伟大。

尽管汉字的字形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有想像力的人总能从现在的单字中琢磨出造字的原始含意,当然可能往往与专家们的“造字理念”不相一致。

例如,与“目”字有关的一族字就十分形象的反映了人观察事物的形态。

“看”字,是把手放在眼晴之上。活灵活现地体现了人们远眺的动作。

“盾”字就更为精彩,字形的构成首先反映出盾的侧形,“”下面的“十”代表了持盾的手掌,在盾牌后面表现的不是身体而是突出眼晴。盾不是龟甲,战士也不会把自身像乌龟缩头一样隐藏起来。先民抓住了“盾”的要害,持盾者以盾护身,眼晴依然前视,准备进攻,真是画龙点睛,“盾”就是一幅现代的抽象广告画。

而富字的愿意是“屋中有酒”,只有在粮食足以保障生活的前题下,才会以粮造酒,体现了富庶。后来的字形直接地表示一个有房屋、吃得饱、有田产的人,在农业社会才是富足。

古人的动态感觉十分突出。“奔”的原意是一个跑动的人,下面有三只脚,真像现代派的作品。

    电脑的出现,从键盘输入甚至到智能语音的自动处理,对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又将发生什么影响。对我们的辉煌文明和大脑思维能力是进化还是停滞,甚至倒退,新的问题在等待我们去认识和分析。

    随着社会变迁、进步,许多部件本身的含义已不通用,但这些部件却依然生存下来,甚至在许多常用字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旅”中就有着非成字部件“”,它应当是最早造字时所指的“旗帜”。远古之时,人们就举着旗帜、排成队列去为部落的生存战斗。

    现在“旅”更多的用于“旅游”,恰巧导游们也举起小旗,率领着客人们去回顾那些远古的战场。先民的思维又在现代生活中复活,在许多汉字中都有这样的巧合。

    一批消失了称谓的部件并不影响学习和书写,但却给汉字信息化带来了困难。“名不正则言不顺”,要为常用部首和成字部件赋值,就要寻找和恢复丢失掉的原始信息,才能保证汉字信息化的完整性。

    只有“语言”才为大众所需要,“编码”不应属于大众,这是古今中外的规律。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基于汉语规律的电脑输入方法,答案是肯定的。

    汉字信息化的描述要立足于“自然语言”;

    汉字信息化的基础在于能够简洁描述部件的方法;

    完成汉字信息化需要恢复部件称谓,寻找丢失的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