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带鸦片......人即正法,货物入官---清朝七十一(道光十九年、二十年)

标签: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宜宾李庄张家祠聊城海源阁邯郸永年杨露禅故居 |
分类: 第八轮 |
福建福州
(2015. 11. 25)
销烟千古利民事
击寇万代英雄名
大清臣杰
【景点介绍】:
林则徐纪念馆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位于在鼓楼区澳门路,就在三坊七巷附近,过去很方便。 进入林则徐纪念馆,屏墙左右两边的石拱门上,横额分别为“中宗宗衮”及“左海伟人”。祠门外围屏墙内壁有浮雕虎门销烟图,大门上额刻着“林文忠公祠”,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牌。 仪门厅后有石道可以直达御碑亭,内有光绪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圣旨”、“御赐祭”、“御制碑文”等3块青石碑。御碑亭的北边为树德堂,里面有林则徐坐像。树德堂的西面为南北花厅,厅的西面有两层的曲尺楼,原为林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楼前有草坪、鱼池、假山、花木等。 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现如今,堂、厅、楼均辟为林则徐生平展室,分林则徐生平事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与救灾、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手迹等部分。
【历史背景】: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四川宜宾
(2018. 04. 10)
供祖先 家族知源处
存国宝 文明有传承
忠孝在斯
【景点介绍】:
李庄镇西的张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这座宗祠的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其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
【历史背景】: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时,由张师德为首的张氏族人集资660两银子,从族人手中购得的大宅,为表达张氏子孙爱敬祖先之心,专辟为追远根本的宗祠之用。
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来李庄,就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保护国宝是现代意义上,以另一种形式对祖先的尊敬!
【旅游趣事】:
李庄的古建筑大多和“同济迁川”有关,但张家祠是个例外 --- 与之相关的是“国宝转移”。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中,不止一次地看过故宫国宝颠沛流离的故事,参观这里倒有了很多直观的认识。看着国宝的迁徙路线,还在琢磨看电视节目时的问题:日本人是从东面打来,国宝直接从北京往西转移也就是了,往南折腾什么啊?
山东聊城
(2007.
丁忧回籍服父丧,
建阁集书在家乡。
五代辛苦百余载,
海源阁名天下扬。
【景点介绍】:
海源阁位于山东聊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海源阁藏书楼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供杨氏先人牌位,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前有一长条状小院,东侧有两座长廊式高台读书亭。楼下东首为通往后院的通道,杨宅第四进院内为海源阁明清版本藏书处。上层中间门额上悬挂“海源阁”阳言语匾额一方,为杨以增亲书,额后有杨以增自题跋语。
【历史背景】:
海源阁位于聊城市古城区万寿观街东首路北杨氏宅院内,由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聊城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承训四代人的努力,多方搜集,上百年的积累,使藏书逐渐丰富起来。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4000余种、220000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文物之丰富,海内闻名。中国历史博物馆将海源阁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还将海源阁与北京的“文渊阁”、“皇史宬”、宁波的“天一阁”并列为中国历史上官私藏书的典范。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来聊城之前多少是做了些“功课”的,当然做的不是关于市场、客户的,而是旅游景点的。毕竟只有一天的时间,得抓紧啊!绕着光岳楼转了一圈之后,就顺着楼南的路往南走,走出来不到200米,就到了海源阁门口。买票进门,里面不大,只是一进院落而已。对杨家人,此前没什么认知,但对藏书的行为还是大体肯定的。之所以说“大体”,是因为脑子里一直有一个观念 --- 书藏在什么样的楼里、馆里,都不如藏在人的脑子里。
河北邯郸
(2018. 05. 12)
卖身他乡 偷学拳艺
开坛故土 终成宗师
传扬太极
【景点介绍】:
杨露禅故居位于永年县广府镇广府城南门,建于晚晴时期,总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分为南北两部分。1992年,杨露禅故居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复建,整个建筑比原貌规模更大、更高。另外还增设了杨式太极宗师雕像、纪念馆以及供人歇息的凉亭、茶座等。
【历史背景】:
杨露禅(1799年—1872年),直隶省广平府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10岁时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窥习拳艺。1840年前后,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比武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噪。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放得下“身段儿”,才能学到真本事。应了那句“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受罪”。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