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2025-09-03 05:49:32)
标签:

衢州天后宫

南宁扬美五叠堂

汕头老妈宫与关帝庙

汕头南澳后宅武帝庙

分类: 第八轮

浙江衢州  天后宫

(2016. 11. 17)

 

妈祖北上沿海岸

天妃西传溯河流

相伴闽商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天妃宫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柯城区天皇巷。座东朝西,现有面积663.3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二明室,有南北二台门,大门券顶,上有“天妃宫”石匾。大门内即前殿,再进为院,院南北有厢楼,院内石板铺地,中间有道通向正殿,正殿后第三进已拆去。大门对面有照壁一堵。该殿梁架上终年无蜘蛛网,以为一迷。2001年市文物部门对天妃宫予以修复,并在前殿重建古戏台。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所供为宋时莆田林氏之女,卒后显应于海上,为海上女神,清康熙加封天后,原有老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在县治西(正义坊)朝京门之角。清嘉庆年间,闽商重建天后宫于天皇巷,自为福建会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伴随着闽商的脚步,妈祖信仰也在向北、向西扩展。既然是保佑水路平安的神,那传播的路径也基本是走水路的。

 

【旅游趣事】:

    进到衢州城里,很容易就找到了天后宫。大概因为时间还早,没有其他人参观,这得以安静地欣赏。与别的天后宫最大的区别是这里正殿上一字排开供着三位一模一样的女神。和旁边的工作人员打听,这三位女神是怎么回事。人家给我的解释是:姐妹三个,妈祖行二。听了这个解释,我差点乐出声来 --- 你们给妈祖找个姐姐,再找个妹妹也就罢了,好歹塑像有点区别啊!就算是孪生姐妹,至少也能穿不一样的衣裳啊!

 

 

广西南宁  扬美五叠堂

(2017. 03. 10)

 

江畔高门大夫第

镇内深宅五叠堂

南陲豪门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五叠堂是扬美古镇独具特色的建筑,位于解放街37号,五叠堂坐北朝南稍偏东,从南至北共五座房子依序向上延伸,站在第一座房子的大门往里看,后一座房厅总是比前一座的高,但视野也慢慢缩小,到最后只能看到第五座房的一角。这“层层叠叠”的五间房便合称为五叠堂。当初之所以这样建,为的就是取“步步升高”之意。五叠堂除第五叠的阁楼式建筑外,其他四叠构造相似,座座雅致明亮,高高的屋顶,宽敞的房厅。每座房子所用的木头均是坚固耐用的上佳木材——楠木,现在看起来仍然崭新如故,而作为房柱和房梁,在构造上也十分讲究,既牢固又美观,令人叹为观止。窗户和阁楼栏杆是由楠木条组成精美各异的花形或几何图案,在微微翘起的屋檐下以及屋内的房梁周围,还有许多白底黑墨的图画,如祥云在天、青松白鹤、牡丹绽放等,无不是吉祥富贵之意。五叠堂现已被开发为五叠堂酒家。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五叠堂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杜绍桐(曾是五品兰翎奉政大夫,以前在第一叠的门梁上挂有“大夫第”的牌匾)所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个五品官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作为,那很容易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可对于扬美这么一个镇而言,出这么一个“局级干部”绝对是可以拿来炫耀一番的。

 

【旅游趣事】:

    五叠堂基本在镇中心,走进大院,沿着中轴线就可以一路走到最后。不知道当地是不是有这么设计房屋院落的习惯 --- 这么从大门“一杵到底”,那财不都漏光了?一进房屋现在已经做商用,二、三进房屋虽然还没使用,但已经归置出来了,而四、五进房屋就完全是“杂物间”的景象了。后面几进房屋的样式区别不大,逛起来多少有些逛宿舍的感觉。

 

 

广东汕头  老妈宫与关帝庙

(2016. 03. 07)

 

身效关公多行义

自有妈祖佑平安

平民心声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老妈宫又称天后宫,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头,与毗连的关帝庙,是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庙内的各种潮汕工艺, 比如门壁的石质浮雕、梁柱的木雕彩绘,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一对由整块石头雕刻的透雕盘龙柱石,上有八仙立像,工艺十分高超,过去只有在皇宫和孔庙才能见到。屋顶的嵌瓷艺术,是潮汕工艺特有的技术。用烧制好的彩色陶瓷片,拼制出各种戏文图案,人物栩栩如生,又不怕风雨的侵蚀,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到民间建筑中了。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就是滨海的沙滩,叫做“汕”。渔民从这里出海,回来在这里晒渔网。女人们也就经常在这里集聚,一面织渔网,一面等待亲人出海归来,逐渐形成了居民点,就是汕头最早的雏形。清朝嘉庆年间,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天后宫和关帝庙。渔船出海和潮人过洋,都要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包一点香灰和泥土带上,以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成为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也是早期潮人华侨回来寻根的标记,具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所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由市政府出资重修一新,立碑说明。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天后宫不少,关帝庙更多,可把这俩庙这么并排摆一块儿的却并多见。是不是渔民们在表达这样一种愿望:出海在外能保平安,一旦有风险,那么就要靠朋友们之间的义气来相互帮助。

 

【旅游趣事】:

    进入汕头老城区没多远,就看到了天后宫和关帝庙。原以为这两处仅仅是离得很近,没想到是这么并排着,这使得参观游览节省了不少时间。从旅游手册上还查知有一种什么特殊的粽子,是汕头风味,就在天后宫对面的胡同里。过了马路一转悠,还真找到了。可时间太早,人家还没生火呢!摸摸自己的肚子,早晨吃的那顿还堆在胃里呢!得了,这也算与美味无缘,走吧!

 

 

广东汕头  南澳后宅武帝庙

(2016. 03. 06)

 

关圣佑百姓

万民爱帝君

人神和谐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修缮一新的后宅前江埠关帝庙就坐落在海滨路翔云广场,北背县城后宅,南朝浩瀚的大海。每当夜幕降临,前江埠关帝庙灯光璀璨,亮丽迷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光,赞不绝口。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嘉庆年间,有一天夜里,纵横于闽、粤、台海面的贼头朱尧,率贼船驶近前江,打算登陆抢劫后宅,但见沙埔上有无数灯笼火把,闪闪烁烁,估计乡人有备,故不敢贸然上岸。

后来一个白天,朱尧登陆暗访,遇到一个小孩,问:“这前江夜间,沙埔上的灯笼火把为何那么多?是乡民在巡逻?小孩率直地说:“这是老爷公(指关帝)显灵,派兵丁拿灯笼火把在保乡,不让海贼来劫。 朱尧获此秘密后,有一天半夜,派了一个贼头潜来庙内作恶。那贼头,头戴乌生锅,身披棕蓑衣,伪装成一只狗,偷偷地爬上前江海滩,溜进关帝庙内。守门神误为他是狗,想入内避寒过夜,也就不介意。这时,帝君已经熟睡,而未睡的周仓将军,发现了有人弯腰窜进庙内,便喊醒关平将军,小声说:“此人半夜窜进来,居心不良,把他杀了。关平揉揉双目,睁眼一看,来者爬地,分明是一只狗,便说:“这是一条狗,不是人,不能杀。”说完又睡去。周仓见来者确实似狗,也就不理睬它,睡觉去了。那贼头,像狗似地,蹑手蹑脚,躲在庙角观察。当听到关帝、周仓、关平三人的鼾声,知皆酣睡时,便轻轻爬进关帝面前,趁其熟睡,左手执着大铁钉轻放在其额头,右手挥起所执的铁锤,狠命地打下去,把大铁钉打进头里! 关帝痛叫一声,昏了过去。周仓、关平闻声醒来,忙于抢救。贼头则早已溜之。此际,守门神哪有放过贼头之理?当他逃出门外时,猛步上前,挥锤击之,把他打死。埋伏在海边的贼仔慌忙逃上船去,船立即驶走,朱尧贼众再也不敢来抢劫后宅了。天亮,一对妈孙入庙拜帝君,发现它额头有支大铁钉,便慌忙报告了庙祝。众渔夫闻讯分外吃惊。商议后,想用铁钳把大铁钉取下来,但因大铁钉被钉得好深,故取不出来。没多久,遇到后宅区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八日游帝君神。乡民想,若让帝君额头打着铁钉去游行,多么难看。于是,用头巾把帝君额头包扎起来。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传说肯定是假的,但从整个传说中看到了这里老百姓对关圣不一样的感情:从单纯的敬畏,变成了敬中有爱。

 

【旅游趣事】:

    一下公交车,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这座庙宇,从外面看还真称得上“雕梁画栋”,那就先转一圈吧!也搭着这样的海岛上寸土寸金,连给神仙的土地都很节省:北方的庙宇,一般山门、殿宇都是独立的,还有庭院。而这座庙进门就是正殿,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进门之后都不用转,用眼睛四面一扫,就算逛遍了整个庙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