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朝六十七(嘉庆,不确定时间)

标签:
衢州天后宫南宁扬美五叠堂汕头老妈宫与关帝庙汕头南澳后宅武帝庙 |
分类: 第八轮 |
浙江衢州
(2016. 11. 17)
妈祖北上沿海岸
天妃西传溯河流
相伴闽商
【景点介绍】:
天妃宫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柯城区天皇巷。座东朝西,现有面积663.3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二明室,有南北二台门,大门券顶,上有“天妃宫”石匾。大门内即前殿,再进为院,院南北有厢楼,院内石板铺地,中间有道通向正殿,正殿后第三进已拆去。大门对面有照壁一堵。该殿梁架上终年无蜘蛛网,以为一迷。2001年市文物部门对天妃宫予以修复,并在前殿重建古戏台。
【历史背景】:
所供为宋时莆田林氏之女,卒后显应于海上,为海上女神,清康熙加封天后,原有老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在县治西(正义坊)朝京门之角。清嘉庆年间,闽商重建天后宫于天皇巷,自为福建会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广西南宁
(2017. 03. 10)
江畔高门大夫第
镇内深宅五叠堂
南陲豪门
【景点介绍】:
五叠堂是扬美古镇独具特色的建筑,位于解放街37号,五叠堂坐北朝南稍偏东,从南至北共五座房子依序向上延伸,站在第一座房子的大门往里看,后一座房厅总是比前一座的高,但视野也慢慢缩小,到最后只能看到第五座房的一角。这“层层叠叠”的五间房便合称为五叠堂。当初之所以这样建,为的就是取“步步升高”之意。五叠堂除第五叠的阁楼式建筑外,其他四叠构造相似,座座雅致明亮,高高的屋顶,宽敞的房厅。每座房子所用的木头均是坚固耐用的上佳木材——楠木,现在看起来仍然崭新如故,而作为房柱和房梁,在构造上也十分讲究,既牢固又美观,令人叹为观止。窗户和阁楼栏杆是由楠木条组成精美各异的花形或几何图案,在微微翘起的屋檐下以及屋内的房梁周围,还有许多白底黑墨的图画,如祥云在天、青松白鹤、牡丹绽放等,无不是吉祥富贵之意。五叠堂现已被开发为五叠堂酒家。
【历史背景】:
五叠堂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杜绍桐(曾是五品兰翎奉政大夫,以前在第一叠的门梁上挂有“大夫第”的牌匾)所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广东汕头
(2016. 03. 07)
身效关公多行义
自有妈祖佑平安
平民心声
【景点介绍】:
老妈宫又称天后宫,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头,与毗连的关帝庙,是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庙内的各种潮汕工艺, 比如门壁的石质浮雕、梁柱的木雕彩绘,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一对由整块石头雕刻的透雕盘龙柱石,上有八仙立像,工艺十分高超,过去只有在皇宫和孔庙才能见到。屋顶的嵌瓷艺术,是潮汕工艺特有的技术。用烧制好的彩色陶瓷片,拼制出各种戏文图案,人物栩栩如生,又不怕风雨的侵蚀,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到民间建筑中了。
【历史背景】: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就是滨海的沙滩,叫做“汕”。渔民从这里出海,回来在这里晒渔网。女人们也就经常在这里集聚,一面织渔网,一面等待亲人出海归来,逐渐形成了居民点,就是汕头最早的雏形。清朝嘉庆年间,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天后宫和关帝庙。渔船出海和潮人过洋,都要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包一点香灰和泥土带上,以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成为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也是早期潮人华侨回来寻根的标记,具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所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由市政府出资重修一新,立碑说明。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广东汕头
(2016. 03. 06)
关圣佑百姓
万民爱帝君
人神和谐
【景点介绍】:
修缮一新的后宅前江埠关帝庙就坐落在海滨路翔云广场,北背县城后宅,南朝浩瀚的大海。每当夜幕降临,前江埠关帝庙灯光璀璨,亮丽迷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光,赞不绝口。
【历史背景】:
嘉庆年间,有一天夜里,纵横于闽、粤、台海面的贼头朱尧,率贼船驶近前江,打算登陆抢劫后宅,但见沙埔上有无数灯笼火把,闪闪烁烁,估计乡人有备,故不敢贸然上岸。
后来一个白天,朱尧登陆暗访,遇到一个小孩,问:“这前江夜间,沙埔上的灯笼火把为何那么多?是乡民在巡逻?”小孩率直地说:“这是老爷公(指关帝)显灵,派兵丁拿灯笼火把在保乡,不让海贼来劫。”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