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崩於行宫---清朝六十六(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2025-09-01 06:28:40)
标签:

扬州个园

兰州五泉书院与雁滩公

保定易县清西陵昌陵

分类: 第八轮

江苏扬州  个园

(2014. 09. 12)

 

忆王孙

 

两淮自古善营盐,

贩卖经商厚利钱。

湖畔植竹成雅园,

历经年。

楼榭阁台名盛传。

上崩於行宫---清朝六十六(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景点介绍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2005年,个园被誉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二十家重点公园之一。

上崩於行宫---清朝六十六(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历史背景】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个园。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

同治年间,个园卖给镇江丹徒盐商李文安,后李家负官债,军阀徐宝山逼李家用个园抵债。清咸丰间,个园曾经兵焚,虽无多大损坏,但也逐步走向萧条。建囯后几经修复,重见盛景。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山西的商人在挣钱之后是建大院 --- 越大越好,而两淮商人挣钱之后建的是园林 --- 越精致越好。用现代话说,“建筑用地”的价值不一样 --- 空间有限,就得在“附加值”上做文章。

 

【旅游趣事】:

    参观完史公祠,过马路继续往前走,走不多远就是个园北门。既然是园,而不是寺、祠,那就甭管是前门还是后门了,进去吧!江南这些园林,精致是精致,但感觉“逼仄”,说白了逛起来感觉“赶落”得慌 --- 在一个不大的空间和不长的时间里,逛了竹园、兰园,又看了春夏秋冬四山,这打麻将合适了,八个“混儿”里来了六个。天上还下着雨,肚儿里又没食儿,自然精神头儿大打折扣。好在逛完了出南门,刚好是东关街西口。这也是计划内景点,这条街上总能有卖吃的的吧?

 

 

甘肃兰州  五泉书院与雁滩公园

(2007. 08. 15)

 

教化惠黎民,

奈何时代新。

倘传天下事,

方是真福音。

上崩於行宫---清朝六十六(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景点介绍

雁滩公园是军民共建的一个湖水涟漪、亭榭栉比、富有浓郁田园风光的清幽美丽公园。五泉书院原在通渭路, 1998年通渭路拓建,为保护好文物古迹,经市政府审议批准,将书院中讲堂、明道厅等主要建筑迁至雁滩公园湖北前段。兴工于19999月,历时三年,至200110月告竣。

上崩於行宫---清朝六十六(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历史背景】

五泉书院,为兰州府官立书院,嘉庆二十四年(1819),甘肃布政使屠之申,兰州在籍翰林秦维岳利用庆祝宫后街官署建立五泉书院。咸丰八年(1858)知府栗垣、同治十二年(1873)知府铁珊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兰州府中学堂。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个时候办个书院,教学生些什么呢?四书五经?学生学会以后恐怕除了科举考试也没什么别的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教的人自己会么?

 

【旅游趣事】:

兰州的客户很听话,没什么业务好谈,只要赶着晚饭前到他那儿就行,去早了也是干坐着。从白云观出来,四点刚过,就打车到了雁滩公园,这地方刚好去客户那儿顺路。西部的生活就是悠闲,这个季节来西北,无论兰州,还是西宁、银川,到处都能看到一堆一堆的人坐那儿喝着“三炮台”聊天、打牌、下棋......这简直成了这些城市的“景儿”。我也想享受一会儿这种氛围,可空着肚子涮肠子,似乎滋味不大好受,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只在公园里转了一圈,就出门打了个车奔客户那儿去了。

 

 

河北保定  易县清西陵昌陵

(1999. 05)

 

不及先祖能,

江山看似兴。

闭门做天子,

难知时代更。

上崩於行宫---清朝六十六(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景点介绍

清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沿途三孔平桥一座,西行300米北折,建有清朝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往北部分与泰陵皆同。唯隆恩殿地面独具特色。清代皇陵都是皇帝本人或嗣皇帝为先皇建造的,只有昌陵是嘉庆皇帝的父亲 乾隆皇帝为他督造的,是父亲给儿子造陵。

上崩於行宫---清朝六十六(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历史背景】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1113182092),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要说嘉庆帝的“命”也不错 --- 爹给留下一个和珅,这一抄家够吃十年的。世界虽然已经有了巨变,可这时还没波及到中国。

 

【旅游趣事】:

    和东陵一样,来逛西陵的人大多也是奔着泰陵和崇陵地宫来的。而我依然属于那比较“个别”的一群人 --- 四座帝陵都要逛一逛。好在昌陵离泰陵不远,不用花太多时间。而且,昌陵与泰陵规制基本一致,只是看上去没那么宏伟罢了。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就回到车上,让司机去慕陵。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