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2025-08-16 05:21:18)
标签:

贵阳花溪公园

安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北京正阳桥疏渠记方碑

聊城临清济美酱园

分类: 第八轮

贵州贵阳  花溪公园

(2012. 10. 24)

 

冉冉云

 

自幼家贫孝亲祖,樵耕读、五年亲故。

食廪饩、多赖乡人相助。

中科举、回乡教谕。

从此家登诗书路,教儿孙、亦多著述。

后辈贤、进士多临门户。

乡里名声显著。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景点介绍

花溪公园位于贵州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占地800余亩,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主要景点有音乐广场、芙蓉洲、百步桥、坝上桥、麟山、龟山、松柏园、碧桃园、牡丹园、 竹莲池、棋亭、憩园、西舍、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平桥、黄金大道等。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历史背景】

溪公园雏形始于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1937年开始作为公园建设,1939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开始正式建设风景区并于1940年基本落成,时称“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花溪公园”。

周奎1741—1822),字照域,清贵州贵筑人。其家本书香门第,至其祖父时已家道中落,陷于剧贫:仅有茅屋两间,破败不蔽风雨;荒山几亩,耕地瘠薄;家中常以菜根作食;周奎终年只能穿补了又补的短单衣,冬无棉衣裤御寒。其父则常以忍苦力学教诲,谓虽奇穷而不可废读,督促周奎执经辨难,故周奎虽饥饿难耐仍坚持苦读。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虽然对科举制度有很多诟病,但这种相对公平的制度为每个人提供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即使现代发达国家的文官制度,也没有完全脱出科举制度的模式。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怎么考,而是考什么。

 

【旅游趣事】:

    为了方便,参加了一个一日游的团,来到花溪。这个旅游团比前一日去黄果树的团要强的多 --- 没带着大伙购物,早晨出发的时间也比前一天晚了不少。花溪公园与贵阳周边其它景点的风格也不太一样 --- 贵阳的大部分景点除了瀑布就是溶洞。而花溪公园既似园林,又不是园林;既似山水,又不是山水。好在游人不多,更增添一份宁静。

 

 

安徽安庆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2019. 10. 18)


徽班虽走,依然有娱乐

小调已来,更加入民心

清新明快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景点介绍】:

博物馆坐落在安庆皖江公园内的大湖之滨,与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连为一体,占地面积131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82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3482平方米。钢结构的屋顶网架和玲珑剔透的玻璃幕墙,将现代建筑的明快轻盈掩映在绿树丛中,与碧水蓝天融为一体,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博物馆由陈列区、宣教区、互动区、戏剧资料信息研究中心、办公区和设备区组成。基本陈列以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黄梅之乡源远流长”、“黄梅绽放梨园奇葩”、“梅开数度生机无限”、“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四个篇章。博物馆展示了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000多件相关文物,主要分为文献史料和实物资料两大类,其中国家一类文物有16件。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历史背景】:

黄梅戏就是在徽班演员大批进京(乾隆55年,1790)后开始萌芽的。清道光咸丰年间(18401860年),湖北省黄梅县一带连遭天灾,期间太平军与湘军又在此连年征战,人民困苦不堪,纷纷东逃相对富庶的安庆附近各县,还有皖北凤阳一带南下的逃荒者,他们中的一些人靠演唱黄梅调、采茶歌或表演花鼓灯乞讨,为民众喜闻乐见,而后竟有以此为生者。清光绪后(1875年后),一些演过徽剧的艺人如蔡仲贤(18651942年)等受此启发,便与民间艺人胡普伢(18701935年)等结合,借用黄梅调、花鼓灯及本地民间歌舞加以改造,演绎奇闻轶事,在庙会或逢年过节时演出,从道情到两小戏、三小戏,从业余演唱到结为“草台班子”,从“三打七唱”到逐渐丰富器乐舞美,从口传身授、手抄笔录到出现“36本大戏72本小戏”经典剧目,逐渐形成了黄梅戏这个新的戏剧形式。黄梅戏的出现,改变了戏曲仅仅为达官贵人、富商豪绅服务的历史,成为扎根于下层民众的草根艺术,因此也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正基如此,2006年公布的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徽省安庆市和湖北省黄梅县申报的黄梅戏均入选上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高大上”的国粹京剧相比,黄梅戏更显得“亲民”,其实这两种戏曲应该算“同源”。只是进了北京的和留在当地的,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旅游趣事】:

想找安庆市博物馆,没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黄梅戏博物馆。快12点了,与其漫无目标地瞎找,还不如走哪说哪儿呢,就这儿吧!进门参观一圈,感觉自己真是做了个英明的决定 --- 展品挺丰富的,而且基本完整地勾画了黄梅戏的发展历程。对于这种通过实物能完整体现一段历史的博物馆,我逛完之后总是有一种满足感的。

 

 

北京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
(2022. 03. 28)


水通京城利

碑记万民功

龙心亦悦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景点介绍】: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红庙街。碑体为方柱形,南向,高约8米,各面均宽1.45米。顶部有四角攒尖式碑盖,四脊各雕行龙1条,龙昂首曲身呈波浪形,龙尾辐凑于宝顶。碑身下为束腰须弥座,有浮雕呈现出覆、仰莲瓣及云、龙、菩提叶等纹饰。碑额和碑面周边有龙形纹边饰。碑四面均刻有文字,南、西面为汉字,北、东面为满文,上首为汉字题名“正阳桥疏渠记”,记载了北京水道情况及当年天桥河渠整修的情况。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历史背景】: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清初,天桥附近的水,向东经鱼藻池、状元桥、红桥、窑坑(今龙潭湖)出城,时天桥南的渠道常淤塞不通,乾隆派人疏渠,因成效显著,故亲书为记。此碑原在敕赐弘寺山门内,庙宇建筑已无存。1987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方碑本身。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乾隆末年,看来还真是天下太平啊,京城下水的事居然能惊动皇帝,还为这件事立碑纪念。

 

【旅游趣事】:

这是这天“计划”里的第一个,很容易就找到了地方。院门旁挂着牌子,可往院门里一看,大杂院啊!其中一间屋子门上还贴有“家有恶犬,请勿敲门”的纸条。正这时,一个老头从院子更深处走了出来。我就走上去问从哪儿能看见那块碑。他告诉我得绕到后面的大街上才能看见,道了声谢,就按照他所说的往大街上溜达,可这边也看不见啊!还得打听。还别说,连着问了俩人,还都是本地人。最终得知是在几棵树后面,可这几棵树被栅栏圈着。按照这个方向,还真模模糊糊看到了碑的样子。再低头一看这栅栏,还不到一米高。于是一迈腿,跨了过去,穿过这几棵树,终于到了碑前面,这儿还有两道栅栏,想再细看碑上文字,就甭想了!

 

 

山东聊城  临清济美酱园

(2021. 10. 17)


青红见方豆腐乳

金黄透亮甜酱瓜

百姓佳肴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景点介绍】:

临清济美酱园位于临清城西北地段运河东畔,是一家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传统老字号。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清朝五十九(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八年)

【历史背景】:

公元1792年大清乾隆57安徽歙县人汪永椿沿运河北上,看到临清的酱菜业有利可图,便在城中御史巷对过后营街口购置了一所宅基,办起了酱园,铺号为“远香斋”。汪永椿酱菜用料精良,制艺独特,产品质量高于其他酱园,因而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购买者。汪氏还实行了“悬牌标价”的方法,将酱油、醋、腌菜按不同等级标出不同价码,任人选购,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创新,显示了汪氏酱园的细心、周到,生越越做越好。到道光年间,远香斋的酱菜品种已有数十种之多,酱菜园有腌菜大缸500余口,店铺20余间,仅黄豆一项,每年就需购进3000余石,总资金已达6万余两白银。远香斋的酱菜口味融汇南北,产品大为畅销。“远香斋”已成为名噪江北的著名字号,其牌匾为夏津县的翰林学士甄梦龄亲为题写。及至清末民初,远香斋便更名为“济美酱园”取《左传》“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词句之意,其经营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总资产达到了20万两白银,年销酱菜30多万斤,拥有1000口腌菜大缸,其产品有干渍、咸渍、酱渍、酱油、味醋、豆制品等6大类47个品种,尤以甜酱瓜与豆腐乳享有盛名。 1822年(道光二年)济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为御用贡品入宫,誉为“贡品小菜”“进京腐乳”名噪京城。临清的“济美”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大慈阁”、济宁的“玉堂”,并称江北四大酱园。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要解馋,辣和咸。”那个年代的北方地区,出产有限,只能在加工上做文章。对一般老百姓而言,所谓美味,简单来说就是让饭吃得有滋有味的佐餐食物。

 

【旅游趣事】:

虽然天黑了,但方向还是辨得清楚的。从大宁寺回到锅市街口,没接着往前走,而是拐向北,沿着锅市街走。一路上,看到好几所“挂牌”的老房子,怎奈天黑,拍出的照片也黑乎乎的。眼看着快走到北口了,路西终于有一所灯火通明又“挂牌”的房子,抬头看看招牌“济美酱园”。对于这个品牌,曾经在电视片里看过,既然开着门,那就进去也看看。屋里柜台后站着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经过允许后,拍了几张市内照片。说实在的,对于酱菜,我是很有兴趣的,可问题是散装的满处滴答汤儿,我怎么给带回去啊!整包装的,在临清买和在北京或网上买没区别。犹豫再三,还是向两位老人道了声谢,转身出了店门。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