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策零请以阿尔泰山为界,许之---清朝四十三(乾隆四年)

标签:
黔东南凯里大阁晋中王家大院齐齐哈尔龙沙关公庙北京大兴黄村火神庙 |
分类: 第八轮 |
贵州黔东南
(2017. 04. 24)
境安科举盛
归化学子繁
儒风渐兴
【景点介绍】:
大阁公园建在龙山顶上的大阁,原称魁星阁,又名文昌阁,是凯里的最高点,眺望凯里市区风光最好的地方。修复后的魁星阁,占地80平方米。五层,高23米,内外六柱六角,层层飞檐翘角,雕刻有各种花卉鸟兽图案,精致典雅美观。第二、三、四层有回廊环绕,扶栏可盘旋而上,整体造型古朴端庄,凝重浑厚,蔚为壮观。
【历史背景】:
大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曾为学宫、考殿,是培育选拔人才的地方。1982年,凯里市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山西晋中
(2013. 03. 07)
一姓四百年,
经营农商官。
获利营故里,
鼎盛康雍乾。
【景点介绍】: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历史背景】: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
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几年前,让经销商带我去绵山的时候,路过王家大院路口了。可当时为了赶飞机,已经没时间进去转转了。几年下来,山西的经销商“混”没了,这次再来,只能靠自己了。王家大院虽然在灵石地界呢,可在介休与灵石之间。从太原坐长途车到了介休,然后打车来到王家大院。一路上早跟司机确认好了等我,再给我送回介休的价钱,并确认了有足够的发票。这些年管山西业务,大院可没少逛。和其它大院相比,王家大院似乎更“规整”,如同“拍平”版的“筒子楼”。这种模式,游起来也简单 --- 出一个门,进一个门就是了。前后俩院,转悠了一个多钟头,才算满意而出。
黑龙江齐齐哈尔
(2017. 09. 09)
武圣不分儒释道
忠义岂惧远苦寒
诸教同神
【景点介绍】:
齐齐哈尔关帝庙位于齐齐哈尔市公园路32号龙沙公园内,又称武庙、老爷庙、关公庙,整修后将“关帝庙”正式更名为“关公庙”。 整修后的关公庙为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的四进式建筑。山门三间,供休息和接待之用。前殿又称灵官殿,殿内供奉护庙之神王灵官。殿前两侧为高8.5米钟鼓楼,上下两层,四角飞檐,楼顶上饰1米多高的葫芦,反映出道教的独特风格。正殿又称“忠义恒天”殿,高10米,三铺顶,殿堂中央为3尊高大塑像,关羽居中,周仓和关平分列左右;墙上绘有以关公传奇故事为题材的重彩壁画。后殿为老君殿,供奉道教创始人老子。
【历史背景】:
关公庙 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1980年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再次重修此庙。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儒佛道三家都有关帝庙,这从正殿上分辨不出来,得从别的殿宇供奉的神仙来分辨。
【旅游趣事】:
一大早出门,逛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大中午的,又逛了明月岛。现在回到市区,逛完了卜奎清真寺,抬手看看表,已经近四点了。得了!也都这钟点了,干脆连龙沙公园也逛了吧!公园不大,主要景点环湖而列。走到关公庙门口的时候,眼瞅着人间都要关门了,赶紧三步两步走了进去。进来一看,就有点奇怪了 --- 一般关帝庙正殿供关公带关平、周仓,撑死了加一进殿宇供刘、关、张。这儿供的神仙可够全的 --- 又是灵官殿,又是三清殿,最神的是还有个文昌殿,这文武神仙都给“堆”到一个庙里了。看来神仙们都准备下班了,大部分殿宇已经关了门,只好匆匆在各殿外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北京
(2016. 03. 29)
供火得火店铺火
敬神有神商家神
护佑一业
【景点介绍】:
黄村火神庙位于黄村东大街南侧,火神庙分为四合殿式,面阔12米,进深7米,正殿建筑面积109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2015年列为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历史背景】:
此庙原在清代南路建筑群旁,雍正十三年(1735年))暴雨成灾,寺庙也随之被毁;后在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民国时期,火神庙成了镇公所,后来又成了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由小学、幼儿园、文化馆、印刷厂等单位使用。1985年,火神庙仅存坐南朝北正殿。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商业活动中,常常把生意兴隆称为“火”了,周边这片商业区,不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受这座庙的影响。
【旅游趣事】:
逛完了“中国印刷博物馆”,该找地方解决肚子问题了。吃饱喝足,精神头又上来了,就决定走到另一条街上,换另外一条线回城里。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大片高楼大厦中,“隐藏”着一座庙宇。庙是座火神庙,不大,只有一进院落。既然都到门口了,那就进去看一眼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