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2025-05-17 05:01:59)
标签:

昆明大观楼

北京海淀公园

大理文献楼

张掖西来寺

兴安盟乌兰浩特王爷庙

分类: 第八轮

云南昆明  大观楼

(2015. 09. 17)

 

登楼远望浩渺烟波

举头近赏绝世长联

滇景之冠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景点介绍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大观楼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历史背景】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层楼宇。一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华先生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经考证,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确切的。

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题“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水边建楼已成风景,再配上这么一副空前绝后的对联,一下子成了世间绝景、天下名楼。建筑的文化内容,如同人的灵魂。

 

【旅游趣事】:

    逛完了官渡古镇,还不到十点,就决定将下午的计划提前,于是坐公交车回到市区。去大观楼怎么坐车就不知道了,还是打车吧。到了地方,买票进门。里面人还不少,溜溜达达一路走到了大观楼,想上楼还得另外买票,不过很便宜 --- 2元,人家还像模像样地给了一张“登楼券”。心里就琢磨,这两块钱够这张票的连纸带印么?楼上虽然是收费的,可楼上却没什么可看的东西,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出“五百里滇池”的感觉。要拍大观楼的照片,得在楼下,要拍全景甚至得到湖的另一侧。得了,咱还是往那边溜达吧!

 

 

北京  海淀公园
(2018. 08. 31)


家事畅,国事畅,天下皆事畅

北逢春,南逢春,东西亦逢春

举朝同欢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景点介绍】:

海淀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公园占地面积约34公顷, 其中园林绿化23公顷, 水面2.8公顷。地跨畅春园、西花园等皇家园林遗址,在风格上秉承了畅春园的自然雅淡。园内选种了雪松、油松、洋槐、银杏、白蜡、碧桃、金银木等85种苗木共60余万株的景观植物。建有淀园花谷、丹棱晴波、万泉漱玉、古亭观稼、仙人承露、讨源书声、御稻流香、双桥诗韵等景区,并设有露天剧场、儿童乐园和足球网球运动场等服务场所。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历史背景】: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建筑告竣,正式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畅春园建成以后,康熙皇帝很喜欢这座园子,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在焚毁圆明园以后,又对周围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掠和破坏,畅春园首当其冲,园中建筑悉被焚烧。

海淀公园于2003年建成,建于昔日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遗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康熙二十九年,基本处于康熙执政时期的正中间。此时,南明、吴三桂、台湾问题都解决了,北方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乌兰布统战役也打赢了。而朝内的“九王夺嫡”基本还没开始。可以说,朝内朝外、已发潜在的烽火硝烟都处于“动态清零”状态。

 

【旅游趣事】:

轮到该去海淀转悠转悠了,研究了一下地图,就决定去海淀公园。这个季节,到哪儿都是满眼一片绿色,园子里更是“养眼”。从正门进的公园,慢慢地溜达,虽然很舒服,但总觉得园子里缺了点什么可看的。从北门出来,一歪头,诶?这儿还有一个“海淀公共安全馆”呢!到这儿看看吧!估计人家服务人员看我这样单个儿人跑过来接受安全教育的都觉得奇怪,对我还挺热情,好几个“上赶着”要给我讲解。我也装模作样地听,煞有介事地问。转完出来,一看表,快11点了,想坐车回家,可要到车站,还得从公园里穿过去,回到正门外。没关系,正好把刚才没转的那半圈转了。

 

 

云南大理  文献楼

(2015. 09. 15)

 

吴藩平定 武力已非要事

滇地初安 文治方能久长

再归王化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景点介绍

大理文献楼在大理古城南门外一公里外,为进入在大理古城的第一个名胜景点。如今的文献楼,于1999 年重建。

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历史上几毁几修,最近一次是1999 年投入巨资进行重建,阳光照耀下,更显得金壁辉煌。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历史背景】

从南诏国到大理国的五百多年时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后又经过漫长的发展,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优秀,经济富足的一块宝地。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汉军白旗人偏图,以督标别将身份随云南总督赵良栋征讨吴三桂。因屡建战功,偏图被提升为云南随军总兵。康熙三十年即公元1691 ,云南平定,偏图又被提升为云南提督,提督衙门就设在大理古城,偏图在大理为官15 年,深感大理的人文兴盛,所以向大清王朝申请了“文献名邦”匾额。这一块匾,如今高悬在文献楼上,斗大的绿字,黑底,苍劲醒目,是提督偏图亲笔所写,清王朝钦赐“文献名邦”匾后,偏图立即在城墙南门不远处选址建起文献楼。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仗打完了,又该兴文教了,特别是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国家有意识地用儒家思想来引导。

 

【旅游趣事】:

    在古城南门外找了个店,吃了早点,就开始往南溜达。也许时间还早,这条街上仿古建筑中的商店大多还没开门。走到文献楼下的时候,四面看看,更是没几个人。拍了照片,还得顺原路回去。看来当地生活是很悠闲,与过来的时候比,也没有更多的商店开门。前后花了近半个小时,又回到了古城南门。

 

 

甘肃张掖  西来寺

(2016. 10. 15)

 

心敬佛祖 出家何须区分番汉

身报政权 僧人管他来自东西

丝路得安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景点介绍

普觉慈云——张掖西来寺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西南隅西来寺巷,是张掖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如今的西来寺,院内引水凿池,松柏交翠,青石铺道,使这座木鱼清磬,晨钟暮鼓的古寺,倒象一处雅丽清幽的园林。这里是甘州古文物的荟萃之地,也是甘州佛教协会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香火日夜不熄,朝佛礼拜者和中外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历史背景】

据《甘州府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明朝重建,名为“慈云精舍”。康熙三十年(1691年),郎法·阿扎木苏(西土人)住寺修行,后抵京谒见康熙皇帝,赐名“普觉静修国师”,颁赐敕书、银印及红字藏文经108并令其统管甘州南番汉僧。

康熙六十年(1721),康熙十四子,抚远大将军允禵与平郡王纳尔素临幸西来寺,看到庙宇破旧,墙皮剥落,遂赐金令喇嘛刘劳藏继承师志,重修寺庙,并赐名“西来寺”。后有地方绅士和商民纷纷捐资扩建,至雍正十年三月。共修殿楼十楹,有大殿、配殿、天王殿、观音殿、藏经楼等。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俗话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在丝路上,这样的例子已经不止一个了。况且张掖本来就处在“番汉交界”之地,让“远来的和尚”在这儿念经,不仅起到宗教的效果,还能起到政治的作用。

 

【旅游趣事】:

    从酒店往木塔寺走,正好路过西来寺。寺叫“西来”,也没有遵循“天下庙门朝南开”的原则,而是坐西朝东。这天不知道是什么日子,庙里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看着人家都在忙碌,也不好意思打扰人家询问。前后左右地转了一圈,带着这个疑问又出去了。

 

 

内蒙古兴安盟  乌兰浩特王爷庙

(2018. 06. 18)

 

王爷建庙 佛音起塞北

喇嘛译经 声誉满大清

红城之源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景点介绍

王爷庙,法名普惠寺,旧址坐落在乌兰浩特市普慧街东段北侧山坡上。2003411日.普惠寺复建工程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此次复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普惠寺占地面积178万平方米.现己建完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殿、五个护法庙、一千多平方米的僧人宿舍楼。3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正在建设中,普惠寺的建筑风格集蒙、汉、藏的建筑风格,是东北地区较大的藏传佛教圣地。

“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仍宜为之备”---清朝二十(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年)

【历史背景】

王爷庙是扎萨克图旗第三代扎萨克郡王鄂齐尔所建的家庙。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三十三年(1694 ) ,郡王鄂齐尔带领从东乌珠穆沁旗请来的高僧却尔济到北京觑见康熙皇帝。由于却尔济喇嘛在京期间把许多藏文经卷译成蒙文,深受清廷的赞赏和器重,康熙帝封他为“巴格西葛根”,并赐给他所主持的王爷庙额:“好特老尼古勒苏格齐”,即普慧寺。由于这个名称不为旗民熟知,所以,人们一直习惯称之为王爷庙。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要成名,一得有能人,二得干实事。俗家如此,佛家亦如此啊!

 

【旅游趣事】:

    从成吉思汗庙出来,根据人家指示的方向,就往成吉思汗公园东门走,准备去王爷庙。快到东门的时候,看见路左面有一座关着的庙门,就向看东门的工作人员询问,得到的答复是那就是王爷庙的正门。等真走到王爷庙的入口,就感觉没那么气派了。进门走过一段,就到了一座有观音立像的平台,这儿是烧香拜佛的地方,观音像背西朝东。过了观音像往左拐走到头,就是刚才见到的那座庙门的里面。天王殿虽然完好,但锁着门。大雄宝殿的位置只剩下一个基座的废墟。往平台右边走,拐个弯走进一片小树林,树林中的景象绝对可以用“壮观”来形容 --- 地上摆着一大片祠塑的神像,足足成千上万,以观音像、关公像和财神像为主。向其他游人询问,才知道这是“神像林” --- 把家中“淘汰”的神像都放在这儿。全国寺庙逛过这么多,这种景象还是头一次见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