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明陵致奠---清朝十八(康熙二十三年)

标签:
齐齐哈尔卜奎清真寺沈阳般若寺揭阳娘宫观南充阆中巴巴寺厦门南普陀寺 |
分类: 第八轮 |
黑龙江齐齐哈尔
(2017. 09. 09)
备战场所人为本
苦寒之地商兴城
北疆清真
【景点介绍】:
卜奎清真寺,原称清真东寺和清真西寺,坐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繁华商业区。两寺并立,仅一墙之隔,且有门廊相通,既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又可彼此单独成立,合称 卜奎清真寺。始建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早于卜奎建城七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后有卜奎城”之说。卜奎情真寺是300余年前的旧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是黑龙江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伊斯兰宗教建筑,同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卜奎清真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背景】: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时,为抗击沙俄的侵略,根据康熙皇帝的谕旨,作战基地设在齐齐哈尔一带,在马神庙附近设立卜奎驿站,并修筑齐齐哈尔城,从山东、河北移来戍边的回民在建城的当年(1684),盖起几间茅舍即为最初的东寺。东寺由伊斯兰教格迪目派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初为五间草房。
1852年,甘肃十二家伊斯兰教徒放逐于齐齐哈尔,他们分属于“哲合林郁”教派,因其宗教仪式与“格迪木”派有别,于是另建西寺。卜奎清真寺西寺由哲赫林耶派于咸丰八年(1858年)建,原为四间草房。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利用民间商业来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不用说在清朝,就算在现在,这也是成本低廉的后勤保障方式。而且,随着战争的结束,商业的聚集还形成了城市。
【旅游趣事】:
辽宁沈阳
(2011.
百万汉人未入关,
时有罪犯发苦寒。
为保后方故乡稳,
建寺求佛解两难。
【景点介绍】: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8号。寺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3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前方天王殿三间,内塑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像。天王殿两侧各有角门一个,入角门便是第一进院落,两侧为东西配殿,正北是大雄宝殿,殿内塑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拓片),后为观世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画像。第二院落,有东西配房,正北是藏经楼。本寺殿堂均为硬山式,青砖灰瓦,朱红地仗,檩枋彩画,显得占朴、典雅。
【历史背景】:
高僧古林禅师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建。宣统元年(1909)、民国13年(1924),曾两次重建。20世纪60年代中期遭到破坏,1979年后进行了维修,重修塑像。在1984年10月建寺300年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1985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从太清宫出来,直接打了个出租车就到了般若寺,我知道寺名念“波惹”,怕司机不知道,特意说去“班弱寺”,没想到被司机纠正了一下读音。寺院门口够热闹的,一群老头、老太太或立或坐地聚集在门口,还以为是有什么宗教活动。等进了庙门一看,里面却够清静的。殿宇虽说都是传统中国建筑式样,但一看就是新建或新修过的。寺院不大,只有前后两进院子,十几分钟就转悠一圈。出门左转,看看这边还有一座寺院,但再一看表,都十一点多了,就记住了这座庙,打算下次来沈阳再说,这次先去解决午饭的问题。
广东揭阳
(2016. 03. 09)
殿宇非今非古
神仙不道不佛
糊涂神庙
【景点介绍】:
揭阳娘宫观,古称观音古庙,俗称娘宫。娘宫观位于市区东门直街,现有慈航大楼、先农坛、三清宝殿等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有皈依弟子94人。娘宫观以道德为怀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为宗旨长期以来广大善信爱国爱教济世利人深受社会各界赞赏和各级党政主管部门的肯定。
【历史背景】: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潮州知府林杭学纂修的《潮州府志》载:揭阳娘宫观始名为“东门宫”“宫内祀奉观音娘”。然“东门宫”始建何时未见书载。据汕头林俊聪先生的《潮汕庙堂》及邢凤川、徐光华二位先生的《揭阳道教》认为揭阳娘宫观始建于宋代。根据是庙墙为宋代青色方砖垒砌而成。千百年来揭阳娘宫观历经二次重修一次扩建。公元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庄惠爵及众信女进行了第一次重修。公元1874年,即同治十三年,邢明镜先生进行了第二次重修。公元1981年,由榕城东郊福利基金会常务理事——娘宫观住持邢凤川道长倡议对娘宫观进行修复扩建。娘宫观的建筑面积也由原来的20平方米扩展到2000平方米。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无论是看庙,还是看网上的介绍,都没搞清楚这里到底是佛家还是道家,说是佛家吧,可由道长管着;说是道家吧,可供着观音菩萨。
【旅游趣事】:
雨差不多停了,走到路口,看着牌子指示里面是娘宫观,就信步往里走去。大概因为是阴历初一的缘故,这儿的香火也挺旺。娘宫观就是路中间的一座小庙,从外表看像道家的,里面正中供着一尊女神像。和旁边卖香的打听,这儿供的是谁,人家告诉我是观音菩萨。心里不由得奇怪,这是观音菩萨的哪个法相啊?
四川南充
(2016. 05. 13)
祖师传教 足遍中华土地
圣裔东行 身归神州山河
西来上人
【景点介绍】:
阆中巴巴寺是伊斯兰教嘎德耶教门穆斯林的圣地,位于阆中市城区东北郊蟠龙山南麓。中国伊斯兰教界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叫“久照亭”、“保宁寺”、“盘龙山拱北”,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巴寺由山门、照壁、牌坊、大殿、花厅、井亭和园林组成,为国内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其寺门辉煌肃穆,亭角翘举,赭柱青门。
【历史背景】: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y)孙华哲·阿卜董拉希,从甘肃、陕西来到阆中传教,阆中川北镇总兵马子云待为师长,让他定居在铁塔寺(古城东门北侧)。这位“西来上人”神形古健,状貌若仙,他“胸藏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名,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工诗歌。他同马子云常游蟠龙山,见南麓处居蟠龙山龙脉之首,便卜阴宅(坟地)于水池之中。康熙二十八年三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高足弟子祁静一与马子云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拱北”(墓亭),排水填土,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福建厦门
(2014. 02. 26)
面海背靠山,
环境如有仙。
千年古刹迹,
梵音跨海传。
【景点介绍】: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 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 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历史背景】: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朝废了。明朝初重新建设,改名为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且在浙江普陀山的南面,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 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