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宗社之灵,削平庶孽”---清朝十六(康熙十六年至二十年)

标签:
淄博蒲松龄故居及中国北京怀柔红星二锅头酒北京前门清真寺渭南韩城东营庙晋中常家庄园 |
分类: 第八轮 |
山东淄博
(2017. 06. 10)
暴虐贪腐 一直存于人世
神鬼妖狐 各人只在心中
志寄书间
【景点介绍】:
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故居“聊斋”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故居。该馆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设有五个展厅,馆藏文物13000多件,有蒲松龄生前的文物和各种版本《聊斋志异》以及蒲学研究的论文、专著等。
聊斋园坐落在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该园是以蒲松龄的巨著《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内容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景区。园内建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柳泉、宦娘、聊斋宫、松龄墓园、观狐园、俚曲茶座、满井寺等景点。聊斋园设计独特、新颖,建造恢宏、壮观,为华夏一绝。
【历史背景】: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清康熙十八年己未(一六七九年),《聊斋志异》书成,自有序,同年去西铺毕际有家设馆执教。
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18. 01. 23)
头锅度高直刺鼻口
尾酒味杂难悦身心
中段最佳
【景点介绍】:
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位于怀柔区怀柔镇王化村,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是北京最大的酒类博物馆,隶属于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馆内主要分为文化展示和工艺展示两大功能区。博物馆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分为上下两层,内有二锅头酒文化发展史、二锅头酒的传承、二锅头酒的酿造技艺、红星对二锅头酒的历史贡献、红星在改革中的创新发展、红星手酿酒专区、高景炎大师传习所、红星酒窖八大展区。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展示内容丰富,包括北京二锅头酒工艺的形成,产品名称的由来,反映二锅头酒历史发展的珍贵文献资料,以及与酒文化有关的京城民俗及饮食文化等。
【历史背景】:
北京地区的白酒(古称烧酒)起源于元代,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前门外酿酒作坊“源升号”技师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三兄弟为提高烧酒质量,发明了掐头、去尾、取中段的蒸馏工艺,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艺从此诞生,如今“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49年5月,老北京“源升号”、“同泉涌”、“景泉茂”、“永和成”等12家著名的传统老烧锅和人才被收编成立北京酿酒实验厂,之后更名为国营北京酿酒厂,也就是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当年8月,工厂将第一批白酒产品红星二锅头正式投放市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二锅头没有茅台、五粮液那么“高大上”,但绝对是北京人心目中最好的酒。喝到嘴里,不仅仅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乡愁。究其原因,这是一种让大多数老百姓喝得起的酒。
【旅游趣事】:
对红星二锅头简直太熟悉了 --- 从还不会喝酒时就接触这个味道。听说了这个博物馆,就打算着过来看看。到门口一看,还得买票,30元。可大老远地跑过来了,也就别心疼这30元钱了。买完票,还得用身份证登记。一问才知道,凡是第一次来这个博物馆参观的,赠送一瓶精品二锅头,但一个身份证号只赠送一次。一切都办完了,就拎着这瓶赠送的酒转悠了半个多钟头。回家上网一查,嘿!这瓶酒在网上卖还120多远呢!又过了些日子,打开这瓶酒一喝,真香啊!满屋飘香!
北京
(2022. 04. 07)
做买卖为求身立
有信仰才可心安
口诵真言
【景点介绍】:
前门清真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扬威胡同9号,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前门清真寺原来寺门南临笤帚胡同,曾名笤帚胡同清真寺。2000年改名为前门清真寺。
【历史背景】:
该寺建于明朝末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具有典型的清代华北清真寺建筑风格,而且保存非常完好。该清真寺原存有蕃人华巴巴手抄本《古兰经》一本,硬木经箱一个。前门外在清代到民国时期有许多回民从事玉器、珠宝、古玩字画行业,那时前门清真寺也非常热闹,如今随着时代变迁,清真古寺也恢复了宁静。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前门这一片回民做的生意,档次可比牛街那片的“两把刀、八根绳”要高多了,可在清真寺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别。
【旅游趣事】:
这不在这天的“计划内”,走到这门口完全是出于偶然 --- 在上一个路口和几个发传单的警察打听路,结果手里拿着一张他们发给我的文明遛狗传单和一张注意防火的传单,按照他们给我指的路走到了这儿。这门的样式,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看门额上的字,还别说,在网上见过,还真没来过。推了推门,锁着呢。转到另外一边,还有个侧门,一推,居然开了。进门转到礼拜殿前,拍了两张照片,转身又溜达了出来。
陕西渭南
(2017. 10. 18)
营房武庙建 适其地
盛世忠义宣 逢恰时
历朝精神
【景点介绍】:
东营庙位于韩城市金城区城隍庙巷的南侧,即:位于韩城文庙和韩城城隍庙的中间地带。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坐东向西,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主体部分从前到后共有两进院落,殿堂按东西轴线依次排列,主要有山门、过殿、享殿和寝殿组成,在轴线的北侧,还保留有其它建筑,西面是三公祠,坐北面南,最南端是入口,为两柱式牌坊门,向北是献殿,其背后是寝殿。献殿前的两侧是东西厢房。紧靠三公祠的东边有殿宇一座。在该殿的旁边还有两座小殿。
【历史背景】:
东营庙创建年代现已无据可考,据庙内现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金汤社明德会续德会移建东营殿宇碑记》记載:自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后,洎乎道光年间颇有倾圮之虑,社众商议重新,先后设立明德会和续德会,谋鸠工庀材事,于道光十二年(1832)春动工,移建寝殿、享殿、戏楼,并修理庙内众神殿,使庙貌改观,为之一新。根据庙内现存建筑的特点分析来看,大部分构架仍保留着明代特征,但是屋顶及室外门窗格扇等装修部分已被清代维修时所更换。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把关帝庙建在营房内,这恰得其地。用现代话说,这就是军营内的“政治品德教育中心”啊!
【旅游趣事】:
东营庙的门正对着城隍庙的门,从城隍庙出来,抬脚就进了东营庙。一边逛,一边辨别方向,唉?怎么正殿是坐东朝西啊?正殿中的神像没什么稀奇的 --- 关公坐在中间,关平周仓捧印持刀站在两边。从正殿出来,顺着左路往回转,转到一座挂着“三公祠”牌匾的小门前,走进去,只一进院落、看正殿里供着刘、关、张。再辨别一下方向,这才明白:这座殿才是坐北朝南。看来,甭管关公的封号有多高,只要碰上刘皇叔,就得退居次席啊!
山西晋中
(2007. 11. 08)
地狭难耕锄,
经商故乡出。
百年家业创,
何问源庸夫。
【景点介绍】:
常家庄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
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处,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1947年,因战争被毁多处,后得到修复。
常家庄园目前开放为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街,共计12余万平方米,不及原面积的1/4。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庄墙12公里,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历史背景】:
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万圮、常万达分家析产,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打算着下午逛常氏庄园和榆次老城,然后直接去机场回北京。对于我这样“包车”的活儿,出租车司机是很欢迎的。他们考虑的是这一趟能挣多少,而我考虑的是还有多少报销的“空额”,因而很容易就达成共识。在常氏庄园门口一下车,抬头一看,就吓了我一跳 --- 这哪儿是庄园啊,分明是一座城池嘛!也不知道当年建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山西的大院很有名,但大同小异,都是大院子里套小院子。但这里叫“庄园”,还真有些不大一样的地方 --- 一座各房共用大花园占去了不小的空间。还是那个疑问:不知道当年建的时候是不是这样 --- 以山西人算计的性格,会弄这么大一片“不产生效益”的地方?时间有限,只能走马观花地穿行于一个一个的院子中,就这,还转悠了一个多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