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知海外有孤忠”---清朝十一(康熙元年)

(2025-04-26 06:34:44)
标签:

揭阳郭氏宗祠及郭之奇

昆明永历皇帝殉国处

潮州古大士庵

阜新海州庙

分类: 第八轮

广东揭阳  郭氏宗祠及郭之奇故居

(2016. 03. 09)

 

尚书阁老 官职不小 然大明穷途末路

忠君爱国 评价很高 惜生命未得善终

乱世腐儒

“方知海外有孤忠”---清朝十一(康熙元年)

景点介绍

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中山街道东门居委会,包括金马玉堂、郭氏宗祠及太史第三部分。金马玉堂位于东门直街,北靠双峰寺,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于明末,为岭南名臣郭之奇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崇祯帝赐建府祠。金马玉堂名字来源于汉代的金马门、玉堂署,两地分别是学士待诏和议事的地方,后泛指学士居所。郭之奇历官大学士,故称其居所为金马玉堂。建筑梁柱木雕精美、图案疏朗,为揭阳明代木雕技艺代表之一。太史第位于东门莲花心,为郭之奇的父亲所建的府第,建于明末,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式布局,俗称“驷马拖车”,建筑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屋脊两端采用明代常见的三叉火局,整座建筑保存着明代特点。郭氏宗祠位于东门直街马山滘桥东侧,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

“方知海外有孤忠”---清朝十一(康熙元年)

【历史背景】

郭之奇(1607—1662)明末抗清官员,潮州七贤之一。字仲常,一字菽子,号正夫,别号若菽、玉溪子,自号三士道人,广东揭阳人。崇祯元年进士,历任福建提学参议,詹事府詹事,南明时追随桂王及永历跋涉于粤桂南交一带,抵抗清廷,累官至礼、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元年(1662)殉难,清乾隆时赐谥忠节。著有《宛在堂诗文集》,文录入《耆旧集》。其诗共分十八集,为潮汕历代存世诗作最多的诗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为什么到改朝换代的时候,总是这些文人要誓死效忠前朝啊!这是乱世,您就是有这心思,可有这能耐吗!

 

【旅游趣事】:

    这个景点也是在古城里溜达时无意发现的,说实在的,在此之前还真不知道郭之奇是哪路神仙。先路过的是郭氏宗祠,可祠堂没有开门。往前走没多远,就是郭之奇故居的侧门,进了侧门就看见了圣旨碑,这倒是个真玩意儿。除此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其它可看的东西了。出来再往前走几步,就是郭之奇故居的正门。大门和正堂倒是金碧辉煌,可也没什么展览的东西。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往前溜达

 

 

广东潮州  古大士庵

(2016. 03. 08)

 

和尚倡议寺难建

官府支持庙渐兴

谁保佑谁

“方知海外有孤忠”---清朝十一(康熙元年)

景点介绍

在广东潮州市城内中心的府仓内(旧称“永丰仓”),有一座以观音大士塑像,高大典雅而闻名的古大士庵。它以笔架山之中峰为案屏,独具胜概,系潮州名刹之一。1990年和1999年,由住持释明光筹资,分别重建落成慈恩阁、藏经阁、五观堂,使古刹重放光彩。

“方知海外有孤忠”---清朝十一(康熙元年)

【历史背景】

庵为明代(1368—1644)名僧洪觉范倡建。清康熙元年(1662)至光绪十九年(1893),经刘宪、刘桂年杨知府等数任州官“倡首捐题”修建。占地千余平方米。今存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香火碑》等7块清代碑记、数百年之凤竹(俗称“铁树”)。同治癸酉十二年(1873),代潮州知府刘桂年,为重修古庵书门匾(今存)。光绪十九年(1893)之修建,规模较大,今存碑文清晰,佛殿装金,改建佛座,更换木楼梯为石阶,加建拜亭;又建大门,使气势更壮丽,甚至桁桷砖石、廊庑栏杆、墙围沟渠也作全面修建。

1950年后,因其荒废,当地政府将它作为学校。1980年后,原住持释慈慧多方奔波,力争收回产权,筹计重建。获市委重视批准,于19884月把寺产移归僧人管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还是当官的说话好使啊!在明朝,和尚就张罗着建庙,这都到了康熙年间了,经知府说话,这庙才开建。而且这一建,就几乎伴随了整个大清朝。

 

【旅游趣事】:

    大士庵的地方不太好找,在胡同里。但刚好在去海阳县学宫的路上,进胡同也不用走多远,就能到大士庵的门口。大士庵整体布局感觉比较局促,在里面拍张照片都很难取上殿宇的全景。索性的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景点 --- 观音大士像能够拍下全景。

 

 

辽宁阜新  海州庙

(2019. 06. 21)

 

硝烟尚笼罩明清战争地

佛音已回荡满蒙交界乡

故土平安

“方知海外有孤忠”---清朝十一(康熙元年)

景点介绍

在阜新市海州区西山东南坡,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庙,这就是海州庙。海州庙原名为弥勒菩萨成就院,是目前阜新市区内唯一尚存的一座藏传佛教古刹建筑群。它因地处市商业繁华中心地段,更为市区增添了一大景观,极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游览开发价值。

“方知海外有孤忠”---清朝十一(康熙元年)

【历史背景】

海州庙大约建于清康熙初年(166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海州庙伪满时期又称“青竹院”,东北角还有关帝庙一座,四周有僧房小院几处,有喇嘛二十余人。据说,在兴盛时期,海州庙有土地五百多垧,以地租养庙。1939922日,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来阜新“视察”时,曾到过海州庙,并在西山顶上观望后树碑一座,刻有“御展望所述”几个字。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康熙初年,关内的战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此时后方的稳定尤为重要。对于一个财政紧张政权而言,靠宗教安边远比动刀兵要“实惠”地多。

 

【旅游趣事】:

    踩着阜新市博物馆的“关门铃”参观完,看看依旧艳阳高照,就决定再“抢”一个景点,打了个车就到了海州庙。寺院不大,十几分钟就转了一圈。不明白的是,寺院山门和前殿是汉式的,而后殿是藏式的。想找人问问,也没碰上一个人。行了,回去上网查吧!转身走出寺庙,回头一看,大门“掩着尾巴”就关上了。这回什么急都不用着了,反正这儿离酒店也不远了,干脆溜达回去吧!还不错,路过一家超市,买了点便宜桃 --- 还不到两元一斤哦!大热天的,旅游在外,水果可是不能缺的。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