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2025-02-05 07:00:09)
标签:

北京李卓吾墓

北京北海公园五龙亭

北京宝应寺

北京通运桥

分类: 第八轮

北京  李卓吾墓

(2015. 08. 04)

 

夜行船

 

一榜身登官路,世宗朝、广交多术。

三年知府远朝堂,厌文牍、弃官北顾。

湖广黄麻传道处,空门遁、又多著述。

奇谈怪论世难容,只留待、后人评注。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景点介绍

李卓吾墓,明墓。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通州区卫星城西海子公园。墓址原位于通州城北马厂村,有碑记2座,仅存万历四十年(1612)詹轸光所立青石碑,方首、方座,通高2.51米,焦蛇书“李卓吾先生墓”。碑阴为詹轸光书“李卓吾碑记”“吊李卓吾先生墓”诗二首。碑于民国初断为三截,1926年复立,建碑楼。1953年迁墓至通惠河北畔大悲林村南,建砖冢,复建碑楼,嵌“迁建碑记”。“文化大革命”初碑楼被毁,1974年修复。1983年墓迁至现址。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历史背景】

李卓吾(15271602),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今泉州)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考中进士。先后任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云南姚安知府。十二年移居麻城龙潭湖上芝佛院,研究佛经。二十九年因反对儒家经典而遭迫害。次年春,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入狱,自刎于狱中。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史学界一直对李卓吾的民族有争议,不管他是回是汉,反正墓是汉族式样。在一个思想高度禁锢的时代,似乎想的越多,命运会越悲惨。

 

【旅游趣事】:

    李卓吾墓在西海子公园内,但在公园北边。我是从公园南门进来,沿着湖边到东门出去,先逛的佑胜教寺,逛完了再从东门进来,再沿着湖边走,走到北边。墓前正好有一男一女在争执什么,等了会儿不见二人有停下来的意思。就对二人说:“劳驾二位让让,我照张相。”俩人还真躲开了。等绕着墓走了一圈回来,俩人也不知道哪儿去了。

 

 

北京  北海公园五龙亭

(2018. 10. 10)

 

无虑大明四海乱

但赏太液一池清

足证庙号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景点介绍

位于北海太液池北岸,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历史背景】

五龙亭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 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现存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据说此处在万历年间建的是庙,到清顺治年间才改建成亭子。不管是建庙,还是建亭子,都得花钱啊!刚刚经历过“三大征”,这是花了多少钱啊!皇帝还有心思在这儿兴土木,是够“神”的。

 

【旅游趣事】:

    从小到大,北海公园来过不知多少次了,但太液池西岸却从来没走过,因此也从来没拍下过五龙亭的全景 --- 五龙亭在太液池北岸临湖而建,拍全景要么是在湖面上,要么是在这条路上。在琼岛上虽然也可以拍摄,但距离远,对相机的要求高。在柳荫里信步往南溜达,走几步就回头拍一张。天气也“给力”,蓝天白云,也难怪有“金秋十月”之称。走出百十来米,才心满意足地不在“回顾”了

 

 

北京  宝应寺(外观)
(2016. 03. 25)


毁去毁来 难见模样

建去建来,却关大门

何苦来呢!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景点介绍】:

宝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莱登胡同29号,寺旁有明司礼监王安墓。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历史背景】:

相传是唐代建制的古刹。原有明万历中编修顾秉谦重修宝应寺碑及万历三十二年铜钟1口。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重修,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大修。清末,宝应寺曾改为山东登州、莱州、胶州三州义园。现四大殿及偏院仍在,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寺院为西城区登莱小学校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从记载上看,这座寺院的经历还挺丰富。可这折腾来、折腾去一通,反而看不见模样了!

 

【旅游趣事】:

看着西城南边(老宣武区)这一片有好几座寺庙,就想着过来看看,第一个就是宝应寺,可第一个就吃了个闭门羹,没办法,拍张外观照片,然后去找下一个吧!

 

 

北京  通运桥

(2017. 02. 14)

 

运河利商贾 沟通南北

石桥便黎民 运输东西

畿近京师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景点介绍

通运桥位于北京通州张家湾镇。因横跨萧大后河上,又俗称萧太后桥,桥南北向,全长13丈,宽3丈。两边设石栏,一色青砂岩,每边各有雕狮望柱22根,神态各异,浮雕宝瓶栏板21块,瓶纹有别。长方块花岗岩横砌金刚墙。

“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明朝七十八(万历三十年、三十一年)

【历史背景】

张家湾南门之外,萧太后运粮河自京城而来,顺城之南垣而流,东汇京杭大运河。对城门架有一桥,原为木制,俗称萧太后桥。因地近码头,南北客货悉经此桥,经年累月,不堪重负,明神宗敕建石桥。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动工,三十三年(1605)十月告竣,赐名“通运”。清咸丰元年(1851)曾予小修。至今已有三百八十余年。今此桥尚在服役,坚固如初。19597月已立为通县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城因军事而成,桥却为经济而建。桥建立之后,好像这儿还真没再发生过战乱,还真应了“通运”二字。

 

【旅游趣事】:

    这次来通州转悠,原本就是为这座古桥而来,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很容易就找到了这里。咱不是研究建筑的,不会以“工笔”方式逐个地拍摄桥栏上的石雕,只是以“写意”的方式拍了几张桥的全景,就信步走过桥梁,进了对面的张家湾城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