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明朝六十三(嘉靖三十九年、四十年)

(2025-01-01 07:41:01)
标签:

潍坊青州云门山

太原宝林寺

无锡惠山古镇顾可久祠

北京禄米仓

分类: 第八轮


 

 

山西太原  宝林寺

(2013. 09. 25)

 

东门城山间,

晋直古道边。

晨钟暮鼓响,

悠远梵音传。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明朝六十三(嘉靖三十九年、四十年)

景点介绍

宝林寺位于杏花岭区大东关街35号,现存山门,东、西配殿,大殿,钟楼,鼓楼。石碑名为《晋府承奉司为禁约事奉令谕》,石碑现镶嵌于大殿东墙。石碑由大理石制成,保存完好,长62厘米、宽38厘米,行书碑文,共123字。

 

【历史背景】

碑文为:据东关宝林寺住持僧法海、智泽等启称,殿阁原系本府官地,古刹禅林,今重修完日出给晓谕:若有不务生理游手奸顽之徒,不许在此混乱。如违,许令住持并地方人役即便赴司呈禀,以凭具启拿,送该衙门枷号重治,决不轻贷。须至告示者。嘉靖三十九年十月(1560年)。碑文大意为:宝林寺是古刹禅林,完成重修。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不许到寺院惹事。违反本通告的,衙门重刑惩罚。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庙得有多“硬”的后台啊 --- 不但用官地建庙,还能得到官府授权来惩处捣乱的人。如此强硬,佛心何在!

 

【旅游趣事】:

自打太原通了高铁,来太原的方式也从飞机变成了火车。每次火车快要进太原城的时候,总看到路边有这么一座红墙黄瓦的庙宇。太原城里能叫得上名的景点基本都逛过了,就想起了这座庙。打了个车就到了这儿,可庙门紧闭。前后转悠了一圈,也没找到有能进去的地方,于是拍了张外观照片,就离开了。

 

 

江苏无锡  惠山古镇顾可久祠

(2017. 11. 19)

 

师敢直谏遭廷杖

徒表仗义建祠堂

一门所出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明朝六十三(嘉靖三十九年、四十年)

景点介绍

顾洞阳祠,祠内有园,池沼、石桥、奇山、廊亭,幽静秀美。祠内一棵古银杏已有470年树龄,园内高达4米的“丈人峰”形态奇特,但并非“瘦漏皱透”,线条硬挺,酷似一个昂首袒腹、两臂开张的大将军,此石是当时江南园林中罕见的奇石之一,并有“拜石山房”,还有清泉一眼,名为“浴日泉”。走上祠堂的二楼,从窗户口望去锡山山麓,建筑错落别致,观音兜、马头墙、风火墙屋脊和形制各异的脊饰,在锡山茂林修竹的映衬下,如同一幅长卷水墨画,令人叹为观止。

顾洞阳祠将作为“惠山古镇记忆馆”常年开放,祠内“惠山古镇历史旧影展”将持续展出,可以欣赏到近百幅反映惠山古镇历史变迁的珍贵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汇集了自清末民初至21世纪初惠山古镇修复前各个时期的建筑形态、街区面貌、市井风俗等方面的照片,忠实地记录了惠山古镇区域的历史风貌。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明朝六十三(嘉靖三十九年、四十年)

【历史背景】

顾可久(1485—1561)明代官员。字舆新,号前山,别号洞阳,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官耿直敢谏,曾两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隆庆四年他的学生海瑞任应天巡抚时,为追怀老师,奏檄建祠。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要说这顾可久和海瑞还真是师徒啊!

 

【旅游趣事】:

顾可久祠不在主街上,过来的时候是沿着主街一路走过来的,往回走的时候,看到右边第一个岔路口就走了进去,顺路再左拐,就看见了一个有些破烂的小门,走到门口,看到里面售票员的桌子。觉得有些奇怪 --- 难道这么破的门里也是景点?想着就走上前去,还真是要收票。进了门,里面还有一道门,进了这道门,里面可不破了,满眼江南园林的景色。对顾可久这个人不熟悉,也就没怎么细逛,从侧门走到了另一个祠堂的后院里。

 

 

北京  禄米仓
(2021. 12. 02)


禄是百姓汗水

米为农人辛劳

官者勿忘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明朝六十三(嘉靖三十九年、四十年)

【景点介绍】:

禄米仓位于禄米仓胡同7173号,为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米的粮仓。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廒房西部三座为一座一廒,东部一座为一座二廒。由于历史原因,禄米仓院内地面高于仓内地面超过近1米,每廒座开间五间,面阔23米,进深三间,共深17米左右,建筑高度约7米。仓廒现状屋顶采用合瓦鞍子脊,由于历次的改建和修缮,已经无法判断此做法是否为原状处理。屋顶并无原开气楼,屋顶椽子不出檐,为封护檐做法,屋檐下施菱角檐。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明朝六十三(嘉靖三十九年、四十年)

【历史背景】:

该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清初有30廒,康熙二十二年(1683)增至57廒,光绪末年减为43廒。民国时改为军服厂。现存3廒,偏居一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正常使用时,仓廒数就是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旅游趣事】:

从网上查到现存的仓廒在禄米仓胡同71号和73号,71号是个大院,里面都是楼房,就和门口的保安打听,里面有没有老仓库。这哥们是外地口音,听了我的问题很茫然。这时,旁边有个北京口音搭茬了“就在前面!”,转头一看,是送报纸的邮递员。估计这哥们儿一听我的问题,就知道我要找什么。道过谢,按他所说往前走了几步,在一个挡板后找到了一座奇怪的房子 --- 比平常住人的房子长、宽而且矮,而且没什么采光。有点遗憾的是大门紧闭,不过,能看见完整的外观,也算知足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