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忘国家之事,出游无度,有如匹夫---明朝五十五(正德十三年至十六年)

标签:
枣庄台儿庄泰山行宫金华兰溪兰荫寺银川藏兵洞北京明康陵 |
分类: 第八轮 |
山东枣庄
(2017. 06. 13)
父女分得两庙祀
佛道却受一宫香
谁近谁远
【景点介绍】:
泰山行宫俗称“泰山庙”。2011年按明代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碧霞宫、观音殿、财神殿等主要建筑,按民国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山门等。同时,对如来佛殿遗址科学保护,以供游人观瞻。该庙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6平方米,主奉碧霞元君。
【历史背景】:
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后毁于1938年台儿庄大战战火。在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初期,泰山行宫曾作为中国守军的城防司令部(即186团指挥所)使用,因此也便成为争夺的焦点,敌我双方在此展开了三天两夜的拉锯战。3月28日黎明,日军五六百人在台儿庄西北城墙缺口处发起攻击,几进几出。守城的186团战士轮番上阵,台儿庄城内外尸体枕藉,血流成河,双方陷入苦战状态。入夜,守城部队配合敢死队袭击日军据点,逐巷逐屋展开肉搏,一直激战到30日傍晚,终将日军逼到城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很多供奉碧霞元君的庙宇都建于明朝中叶,这会不会就是中国人对母亲信仰? 似乎所有有关生活的大事小情,这位女神都负责,这不就是母亲对儿女的责任嘛!
【旅游趣事】:
浙江金华
(2016. 11. 19)
巡游 真为游山玩水
进寺 并非烧香拜佛
求龙心悦
【景点介绍】:
兰荫寺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城西横山之巅。2005年前重建圆通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和宿舍楼。2006年开始在右首坐西朝东山腰新建地藏王殿和毗那佛殿。两殿计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至今全寺拥有藏经阁一座、佛殿四座和生活用房30余间,共耗资五百多万元。
【历史背景】:
兰荫寺,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至今700多年,是兰溪重要的古寺之一。原寺解放后香火旺盛。此山古时候就盛产兰花,因此有兰花的芳香。兰溪之名来源于此。俗话说,城边有溪,溪边有山,山上有兰花香,故先取“兰”、后取“溪”,两字合在一起就是兰溪,成为古城兰溪之邑(县、市)之名。兰荫寺旁石壁上“兰荫深处”落款“正德十四年梅月十五司卿题”(即1519年正月十五日)是明代正德皇帝下江南,留下墨迹。在皇帝游到寺庙内,闻到兰花发出的芳香,却不见兰花。寺庙内原有一盆十分名贵的兰花怕出事情,在皇帝到达前就由一和尚将它藏放在一口水井内了,但此兰花芳香仍飘到寺庙内。在老僧请皇帝给个题词,皇帝题词本想写“兰荫深处有奇香”。因不见兰花,而扫兴,故只写了“兰荫深处”四个字半句语就搁笔,此墨迹不属名句,故石刻不载帝名也,事却留给后人一个谜,字缺味长,任你想想。寺庙老僧留皇帝在寺庙用餐,僧厨烧了一个波菜煮豆腐(豆腐先用油煎两面有点黄),皇帝吃着,感觉很好吃,便问老僧道:“这是什么菜?”老僧指着菠菜说:“这是红嘴绿莺哥”,皇帝又指着豆腐问道:“这又是什么菜?”,老和尚又指着煎黄的豆腐说:“这是金镶白玉醉”。事后,皇帝回到皇宫,叫御膳房烧“红嘴绿莺哥”,“金镶白玉醉”,御膳房死也烧不出,传为笑话。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兰荫深处”四字虽非名句,也挺雅致的啊!况且,如果真是正德御笔,那落款可比题字本身值钱多了啊!打个比方,上世纪末,清华经管学院的毕业证书,院长的签字可比校长的签字贵重。
【旅游趣事】:
从山顶上下来,沿着另外一条路下山,走着走着,又发现了一座寺院。这座寺院是楼房,只有房顶是传统式样的,寺本身倒是没什么特点。随便转了转,接着往山下走。
宁夏银川
(2010. 08. 11)
大明边陲西,
胡虏马蹄疾。
雄兵深藏洞,
依势抗强敌。
【景点介绍】:
在水洞沟通往红山堡幽深莫测的大峡谷中,保存着500多年前的明代藏兵洞。它依托雄伟的长城、险峻的崖壁、神秘的古城堡而更显神奇。水洞沟藏兵洞洞内分岔,有如迷宫。在清理出来的近千米洞道里,辟有20多间土室,其中有小型粮仓、水 井、厨灶、兵器库、火药库及陷阱、暗器孔道及指向大峡谷的炮台等军事防御设施。土室内墙壁上有小龛,置有破碎陶器,似为油灯之属。在地面上还可以找到明代兵器的残件、钱币、瓷器碎片等。
【历史背景】:
红山堡是一座北邻明长城的屯兵之城,据史书记载,红山堡在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修建,为宁夏都指挥史墉修筑。东自清水营五十里,西至红山堡二十里。在横山堡内驻军251名,设守堡官员一名,操守官一名,领峰候(烽火台)八墩,看护东西约30里的长城。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考古博物馆还没建好,在几处考古点看了个稀里糊涂,就准备往藏兵洞走。从水洞沟到藏兵洞有景区马车,先不说是不是另掏钱、要不要凑人数,光那个味道就足以让我退避三舍了。一打听,只有两三里路,干脆走着了。路的两边是黄土山,脚底下的土路也是马车压出来的,眼中景象倒是西部味道十足。路上就我一个人,因为是从机场直接过来的,还背着包,还真有点儿像远足探险。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到了藏兵洞,感觉这里比刚刚看的水洞沟有意思多了。
北京
(2019. 03. 08)
性格怪诞少正统
行事出奇不糊涂
国事尚佳
【景点介绍】: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历史背景】: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
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皇帝。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明朝自正德皇帝始,连续几个皇帝,一个比一个“神”。说也奇怪,虽然皇帝行为难以让人理解,但国运并未衰,国家虽称不上四海承平,却也并不乱。从管理学上分析,这并不奇怪,自洪武开国,至此已近一个半世纪,制度建设已经完全成熟,正是该发生作用的时候。这种作用使得最高统治者的作用相对降低。
【旅游趣事】:
事先在地图上查知,泰陵、康陵和茂陵的分布,成一个三角形,康陵不在主路上,从泰陵到康陵,有两条路,但走哪条路都得绕远。如此,心里就一直犹豫是否放弃康陵。泰陵逛完,看看时间还早,就决定还是去康陵。走西边这条路,走了大概一刻钟,到了康陵门前。拍完大门,往左边走,拐过弯就没路了,虽然能看到明楼,但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拍摄出来效果很不好。走回来,再走到陵园右边,这边刚好一条通往风景区的登山路,路是往上的,而陵园墙是水平的,这样走到明楼位置时,就基本上看到了明楼的全貌。这下还算拍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照片。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