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汉家月明
汉家月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70
  • 关注人气:5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2024-11-09 06:22:42)
标签:

杭州于谦祠

北京于谦祠

北京智化寺

济南珍珠泉泉群

北京房山张坊镇极乐禅

分类: 第八轮

浙江杭州  于谦祠

(2006. 12. 08)

 

  口吟《石灰》重西湖,

百世一人谁右出。

幸赖公阻迁都议,

我今得享京中福。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景点介绍

于谦祠,在浙江省杭州西湖三台山麓,于谦祠为传统型的祠堂建筑,白墙灰瓦,朱漆大门,"于忠肃公祠"几个篆书大字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共有三进,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与正殿间,有南北厢房各一,厢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间,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历史背景】

于谦(1398513日-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对民族有大功劳,而又遭受大委屈的人,似乎更容易受人景仰。仅“西湖三杰”,无一善终。万民百姓,对这样的人的情感,究竟是景仰、崇拜,还是怜悯、惋惜?

 

【旅游趣事】:

于谦祠在杭州西湖周边一圈的景点中不算出名的,但“赖有岳于两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特别是作为北京人,到西湖畔,于谦祠是不可不拜谒的。因而从灵隐寺出来,就奔了于谦祠。于谦祠远没有岳飞墓那么香火鼎盛,而且有点遗憾的是正堂在装修,庄重的于忠肃公像背后就是脚手架。没办法,这是咱没法控制的,但愿于公知我心吧!

 

 

北京  于谦祠

(2016. 10. 21)

 

功在当朝国受益

利于后代我得福

永念公恩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景点介绍

北京于谦祠是为了纪念明正统、景泰年间力挽狂澜的功臣于谦所建。现北京于谦祠位于建国门内大街,为搬迁后重建,不再对游客开放。重建后的于谦祠占地约1300平方米,是一座坐北朝南带东、西跨院的二进宅院,在“巽”位建广亮大门,门楣正中悬“于忠肃公祠”木匾,大门西侧有五间倒座南房。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历史背景】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之变”,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于谦以兵部尚书身份领导北京保卫战,成功挫败了也先军队,使其退出关外,也使明朝避免了重蹈北宋丢失半壁江山的覆辙。

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 于谦塑像。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于忠肃公是我提到的“定都北京该感谢的七个半人”中唯一不是最高领导人的,也正因为如此,这次才最为难得 --- 另外几位都是自己说了算,只有于公是要说服别人的。

 

【旅游趣事】:

    十月份的北京,不出门溜达溜达似乎对不起气候,可这一天的天气并不理想,天是灰蒙蒙的,于是就打算到东城区的胡同里走走。都在地铁上了,突然心里一动:在东长安街上过来过去的时候,总看见路南边有一片古建筑,这儿到底是干什么的啊?先去那儿看看吧!到地方一看,一喜一忧。喜的是这里居然是京城的于谦祠,忧的是这里不开放。抬头看看周边的高楼,想看看有没有窗户能俯视祠堂内部,却失望了。没办法,只能在外边拍了两张照片,就过马路走进了胡同。

 

 

北京  智化寺

(2013. 04. 19)

 

权倾朝野数巨阉,

土木之变命归天。

夺门得复英宗位,

君王犹望司礼监。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景点介绍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历史背景】

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历史证明了王振对大明国而言是大奸大恶,但没法证明对明英宗而言,王振究竟是忠还是奸。

 

【旅游趣事】:

公司的财务制度上出了些问题,出差申请没人批。没办法,只能在北京城里瞎转悠了。几年前来过智化寺,可那次纯属瞎逛。几日前看北京电视台的《这里是北京》得知智化寺的“京音乐”很有特点,就决定过来看看。不到十点半进的庙门,京音乐表演要在十一点,正好先在庙里仔细地看看。前前后后地转了一圈,也到十一点了,就来到了表演的殿宇。几位演奏者穿戴的、手里拿的都很有特点,走出的音乐更有特点。可不知道是我的音乐造诣太低,还是曲调太“小众”了,反正感觉传进耳朵的声音不是那么舒服,用老北京话说,有点“唧嘹儿唧嘹儿”的。算了,这知名的“京音乐”演奏也算见到了,还是走吧!

 

 

山东济南  珍珠泉泉群

(2007. 04. 24)

 

夺门功成再称皇,

四子一日同封王。

宠儿贫瘠迁富庶,

珍珠泉边王祚长。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景点介绍

珍珠泉泉群位于山东省济南旧城中部,其中珍珠泉、濯缨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最为有名。珍珠泉泉群在泉池数量上居于首位,共39处。随着岁月风尘的变迁,现在尚存十几处。像其它泉群一样,珍珠泉泉群的风格主要集中在它的主泉——珍珠泉泉池上。 珍珠泉,位于大明湖南侧,在泉城路院前街,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南边。泉池呈长方形,面积为1240平方米。因为池中遍布着泉眼,时时涌出串串水泡,阳光映照下如同珠玑,故称为珍珠泉,又名北珍珠泉。因为在济南,有两个名叫珍珠泉的,一个是隶属于黑虎泉泉群位于娥姜水东端南岸的珍珠泉,一个是这里所说的珍珠泉,因方位之别,前者称为南珍珠泉,这个泉称北珍珠泉。但无论是水泡冒涌的密度,还是水泡冒涌的广度,前者都须让于后者,如果把前者比为小家碧玉的话,那么后者则无愧是大家闺秀。一池串串的珍珠疏密有度地辅排在整个泉池中,显出一派雍容大度。欣赏此泉,会产生一种宏阔而又沈静的感觉。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历史背景】

金末元初,山东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济南府知事张荣,首先占据了珍珠泉,在这里为自己造起豪华的府第。到了明代,珍珠泉这片府第,又落到了明英宗之子德王朱见潾(初封荣王。天顺元年(1457年),改封德王初建藩德州,以德州地方贫瘠,改济南)手里,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为德王府。德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甚广。据《历城县志》记载:府内"泉眼以数十计",其中濯缨湖"广数十庙,蓄鱼无数",而且王府的下设行政机构均驻王府内。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占济南,德王府大部被焚于火。康熙五至六年(1666—1667)山东巡抚周以德以德王府中心地带为基础,缩建为巡抚衙门,形成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期,这里成为都督府,"七七事变"起,省主席韩复榘南逃时,将省府大部建筑破坏。日本飞机亦曾轰炸此地,遂成废墟。建国后,对珍珠泉大院重新加以修葺,除了修饰遗留的几座明清建筑外,又添了新的建筑物。经年修复,始成现在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197912月,这里成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自明朝中叶以后,这里一直是在济南这个地方地位最高的人居住、工作的地方。时至今日,仍能免费对外开放,自由参观,仅此一项就值得一赞。

 

【旅游趣事】:

以前来过几次济南,几个“一线”景点 --- 趵突泉、大明湖和千佛山都转过了。城内剩下的景点很多都是依托泉眼的,也难怪济南被称为“泉城”。从网上一查珍珠泉泉群的位置,心里有点嘀咕:就在酒店的马路对面,可那不是山东省人大么?能进去么?中午睡了会儿,起床就出了酒店门,大摇大摆地过了马路,接着趾高气扬地往大门里溜达。嘿!门口的保安居然视而不见!甭想那么多,进了门就好办。一个一个地儿看呗!既然叫“泉群”,那些可看的景点就是一个一个的泉眼以及依托泉眼的古建筑。一圈转下来,也花了小半个小时。

 

 

北京  房山张坊镇极乐禅林
(2016. 04. 19)


入朝可听圣训

出京即闻佛音

一日之功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景点介绍】:

极乐禅林坐落在京城房山区张坊古战道西南,尚在修缮中,神王殿还在简易棚里,许多佛也在外面。

“于谦实有功”---明朝四十(天顺元年)

【历史背景】:

据载:其历史上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寺庙丛林,初始建于唐,盛于明代,天顺元年右通政吴复会同工左侍郎孙弘题奉,英宗皇帝钦奉圣谕护庙,嘉靖八年工部尚书刘麟题将庙宇重又修复。 大清乾隆五十年重修,嘉靖八年、十七年重修,大清光绪十二年岁次壬辰三月由京都内务府营造司正黄旗领袖化天德同众善信次又修复。当年庙宇禅林僧众数百,香火鼎盛。辉煌的庙宇毁于抗日战乱。2011年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庙宇的兴衰,总是和所在地的兴衰密不可分的。

 

【旅游趣事】:

“古战道”里出来,看镇子上的建筑还有些“味道”,就决定溜达一圈。顺着主街往另外一边走,出了镇子,刚好又走到了国道上,看又往来的公交车,就想着直接从这儿上车,回城里。正找车站呢,抬眼看到马路对面有一片建筑,很像一座庙。就走了过去。这座庙似乎修缮工作还没完,一座“神王殿”干脆就是彩钢板的简易房,后面两座大殿倒是修好了,反倒显得没什么特点了。简简单单地这么转悠一圈,出去接着找车站。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