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2024-10-21 06:44:17)
标签:

昆明真庆观

晋中榆次城隍庙

北京皇城东安门遗址

北京明景陵

分类: 第八轮

云南昆明  真庆观

(2015. 09. 18)

 

贬滇地 传一省徒众

回朝廷 掌天下教纲

边陲道祖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景点介绍

真庆文化广场位于昆明市中心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2.13公顷(32),是现存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较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真庆观古建筑群主要由真庆观、盐隆祠、都雷府三组古建筑组成,198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历史背景】

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原名“真武祠”。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重建,更名“真庆观”,明正统九年(公元 1444)增建了真庆观前殿及东西回廊,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重修。

庆观为明代著名道士长春真人刘渊然谪滇时的居所,刘渊然在这里“奉迎朝廷使节”。洪熙初(约公元1425)刘渊然被召还京,请求将他在昆明时住过的龙泉道院改名龙泉观,真武祠改名真庆观,刘渊然回京供职后,其弟子蒋日和做了真庆观的住持,并主持了真庆观的重修及扩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猛一看“长春真人”几个字,还以为和丘处机有什么关系,细一看才知道这是明朝的“长春真人”。不过,这位“长春真人”也了不得啊!

 

【旅游趣事】:

    中午吃过午饭,回酒店想歇一小会儿。也许是连日奔波地累了,一觉睡醒都两点多了。赶紧出门,打个车就奔了真庆观。里里外外地在真庆观转了一圈,发现左右还各有一个侧门。左边看看,这里通着文物商店,这没什么兴趣,再往右看看,这怎么还“套”着一个庙呢!原来是“都雷府”,难道雷神也分成一般雷神和“都雷神”?

 

 

山西晋中  榆次城隍庙

(2007. 11. 08)

 

胡虏远遁越黄沙,

天下安宁少征伐。

汉家神仙重封赠,

城隍亦得换新家。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景点介绍

榆次区城隍庙是山西省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是山西省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历史背景】

《榆次县志》载有明代巩昌府知府金中夫(榆次人)撰的《城隍庙》一文,可知现存的城隍庙是由原北门内善政坊以东的旧城隍庙拆迁后营建的。旧城隍庙元代至正二十二年(1362在达鲁花赤帖木儿主持下建造的。宣德六年(1431榆次县令曹显觉得旧城隍庙狭小简陋、便拆掉就旧庙在现今的地方营建了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山门一间。成化十二年(1476)三月,又扩充了庙的范围,把原三间正殿迁到后面约八丈远的地方作为寝殿,并在寝殿前四丈的地方新建了五间显佑殿(正殿)。弘治七年(1494),榆次人李选认为庙内殿宇虽然宏大,但原来的厢房相形之下,便显得很不相称,便在东西两侧各建了十四间厢房,弘治十年(1497)榆次人苻吉等主持又于正殿南正中建阁,起名“玄鉴楼”。正德四年(1509),榆次人王嵩主持在玄鉴楼南面修了五间山门,正德六年(1511)全部告成。玄鉴楼被世界历史文化保护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处古建筑之一。后榆次人左桂原、李引道两人主持在阁北靠阁建筑了乐楼。嘉靖六年(1527)由榆次人孙文质、崔棕于庙门南大道对面建了屏障。嘉靖十二年(1533),榆次人赵弘、苻产明又于山门外东西两侧跨道建牌坊各一座:东叫“保障”,西叫“昭假”。并在门口竖了两根铁旗杆,门两旁檐内塑神像两尊。乾隆三十九年(1774)于庙西增建了道院和财神庙,民国八年(1919)由赵文允负责给城隍庙做了最后一次维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时没有合适的对象可以封为本地城隍,那给原有的神仙搬搬家、扩大点“住房面积”也算对“主流文化”加大宣传力度了。

 

【旅游趣事】:

进了榆次老城的东大街街口,右手边第一家就是城隍庙。还真别说,山西不愧文化大省,古迹甭管是复建还是维修,都还弄得古香古色。走在殿宇当中,违和的“穿越感”没那么强烈。从前走到后,出了城隍庙后门,抬眼一看,诶?这儿怎么还有花园呢?神仙是什么“待遇”啊?进门一逛,才知道敢情是商会的花园。说了归齐,人到底还是比神会享受啊!

 

 

北京  皇城东安门遗址
(2022. 02. 21)


天子土属 近水则润

船舶木制 少金难行

红火不再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景点介绍】:

东安门位于今南、北河沿大街东侧,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这些遗址均位于现状道路以下约2.3米,为了保留发掘时的原状,在允许展示的范围内修建了两个下沉式展示区。东安门的遗址和复建的一段皇城墙,既是准确的历史地理标志,也是文物的原状,同时也为新建的公共绿地增添了文化品味。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历史背景】:

东皇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墙外,宣德七年(1432年)东移,将玉河包入墙内。墙为南北走向,正对紫禁城东华门设东安门,为七间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门内(西)为跨玉河之石拱桥,因官员们上朝陛见,皆由东安门进宫,所以俗称此桥为望恩桥或皇恩桥。

东安门在1912年袁世凯为抵制南下就任总统,操纵北洋军兵变时烧毁,1926-192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拆皇城墙变卖,东安里门同时被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也不知道朱瞻基哪根儿筋搭错了,要把玉河给“圈”进皇城里面去。河在城外,好歹还能起到护城河的作用。这一圈在里面,不但这个作用没了,还“砸”了一帮人的饭碗 --- 原本船是可以沿着这条河直航到什刹海的,河边的房子都能当“铺面房”的啊!

 

【旅游趣事】:

原本来这儿是为了“军调部”旧址而来的,过马路的时候,看着两边的“洼地”,心里就一动 --- 诶!这儿可是正儿八经的遗址啊!既来之,则安之,也顺便瞧瞧吧!先解决了“首要目标”,然后回来,顺着台阶下到“坑”里。虽说是遗址,但着实没什么好瞧的,只拍了两三张照片,就回到地面上,过了马路。路北的“坑”索性就没下去,只是俯拍了两张照片。

 

 

北京  明景陵外观

(2019. 03. 12)

 

家赖父祖 承位几无悬念

国有贤才 掌政也有清闲

天下太平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景点介绍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建造动用10万余人,在1463319日完工。

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明朝三十二(宣德六年至十年)

【历史背景】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三日生于燕王府。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日,立为皇太孙;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十月十一日,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7岁。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景陵。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人说宣德帝喜欢玩儿,但从管理学角度讲,这应该是一个“典范” --- 上级对下级充分授权,下级有能人、能干事,管理得自然不错。史籍评“仁宣之治”,但仁宗在位时间实在太短,即使加上宣德帝,爷俩儿加起来不过十一年。应了那句“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

 

【旅游趣事】:

    景陵是长陵东边最近的一座,虽然陵园门“大敞窑开”,可离陵园门三、四十米有铁栅栏围着,能看见陵园内的景象,可要想拍下来,还得把镜头拉到最大。拍完了,看看也没什么更好的拍摄地点了,就转身往长陵溜达。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