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明朝十九(洪武二十七年至三十年)

标签:
昆山周庄沈万三水冢盘锦兴隆台安顺文庙昆明龙泉观与黑龙宫 |
分类: 第八轮 |
江苏苏州
(2017. 11. 21)
与天子斗富
为家乡扬名
后无倚托
【景点介绍】:
沈万三水冢位于周庄古镇的边角地带,是一个非常小的景点。沈万三水冢在地面上的建筑依次有“沈万三水塚”石牌坊、石供桌、香炉、石碑亭等。石碑亭中的石碑一面写着“沈万三水塚”几字,另一面刻着沈万三的生平介绍。石碑亭后就是银子浜,墓在水底,游客不可得见,非常神秘。
【历史背景】: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沈万三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难,乡人以长者呼之。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
沈万三在云南边陲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岁月,沈万三于1392年追随张三丰到福泉山修道,后逝于平越,沈万三仙逝后安葬于福泉山(贵州省福泉市福泉山下,现如今福泉山下仍有沈万三墓)。明弘治11年(1498年)由其五世孙沈延礼(又名沈安)率子沈博及女沈琼莲将沈万三遗骨从福泉山迁葬江苏周庄银子浜,名水底墓。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沈万三的经历是“富不与势斗”的最好诠释。对于“朱沈公案”,大概除了周庄人,大多数数人会站在朱元璋一边。
【旅游趣事】:
贵州安顺
(2017. 04. 25)
南疆安定凭武力
蛮民归化恃文功
威德并重
【景点介绍】:
安顺文庙(府学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东北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500平米。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文庙依“孔明丘”的缓坡而建,按规制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建筑,形成了一座典制齐备、布局严谨、捭阖有致、工艺精巧绝伦的府级文庙。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是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
【历史背景】: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天启二年(1622年)毁于兵燹,天启四年(1624年)重建。后经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几次增建、修复,臻于完备。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同一个城市里,先建武庙,后建文庙,文武两圣人在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一目了然了。不仅如此,据说中国民间是“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看来无论老百姓,还是统治者,首先需要帮自己干活的,其次才需要帮自己改造思想的。
【旅游趣事】:
云南昆明
(2019. 09. 11)
番地成汉土
旧神有新居
天人皆变
【景点介绍】:
龙泉观位于昆明市北郊15公里处的龙泉山(又名太极山)五老峰脚下的黑龙潭公园内,是由下观黑龙宫和上观龙泉观组成的一片道教古建筑群落。清朝云贵总督阮元根据《汉书·地理志》“益州有黑水祠”的记载,认定后来的龙泉观便是古代黑水神祠所在地,龙泉观因此又有“滇中第一古祠”的美誉。
上观龙泉观依山面潭,整座建筑依山势地形逐次升高,错落有致。沿中轴线由观门、雷神殿、祖师殿(也称北极殿)、玉皇殿、三清殿共五进组成,两侧配以厢、庑、祠、阁,形成大小13个院落。观内植有唐梅、宋柏、明茶等古树名木以及明清碑刻34块。
下观黑龙宫为一进两院式建筑,大门两侧巨大的圆窗木格,保留了早期庙宇建筑特征。外院置有一长方形香炉,在里院天井的水池中有黑龙戏水雕塑,传说它就是云南掌管着兴云播雨的都龙王,正殿龙神庙供奉龙王、雷神电母和雨师风伯等神灵塑像。
【历史背景】:
元朝初年,曾在黑龙潭附近构建“龙王祠”供人祭祀,后因战乱而毁弃。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西平侯沐公“肇于泉之旁构祠以栖神”,“又择地之高亢构道院一区”,供奉张天师,由此建成龙泉道院。
明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皇帝将刘渊然召回京师,命其“领天下道教事”,赐二品印诰,地位“与龙虎山张真人等同”,刘渊然再次成为声名显赫的全国道教领袖人物。他奏请仁宗皇帝将自己的传道旧所龙泉道院更名为“龙泉观”,龙泉观的称谓自此开始。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建立了直接统治,除了大力引入主流价值观以外,其他各路神仙也被请来“敲边鼓”了。
【旅游趣事】:
昆明不是第一次来,但半天多的时间还是不想浪费。几经算计,“圈定”了几个景点,黑龙潭是其中最远的一个,就从这儿开始吧,一上午能转几个算几个。天不作美,雨下个不停,算然不大,但又要打伞,又要拍照,多少还有手忙脚乱之感。一进公园大门,走几步就是黑龙宫。逛完继续往前走,过一座桥拐个弯就是龙泉观的正门,几个工人正在施工,还拉着警戒线。我也没多说什么,直接掀起警戒线就钻了过去,也没人拦我。“上观”明显比“下观”规制要高,一进大殿一进大殿地往后溜达,见到了“唐梅”和“宋柏”,可没见到“明茶”。观后还有一片塔林,不知是新建的还是新修的。由于脚下的路本就不好,加上下雨更觉湿滑,就没心思细看了,拍了几张照片就转回到了公园主路上。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