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明朝十七(洪武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

标签:
红河州建水云南提督学济宁邹城明鲁荒王墓大同九龙壁玉溪通海文庙 |
分类: 第八轮 |
云南红河州
(2019. 09. 08)
天朝州县始建滇地
边远汉蛮初有仕门
通天之路
【景点介绍】:
现存于建水(明清时期为临安府所在地)城内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为明清时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即云南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
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校士馆,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学政公署。现存建筑保留完好,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据资料记载,建水学政考棚是云南一地提督学政定期主持院试的场所,位于县城中心,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移至今址,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历经多个朝代,跨度达几个世纪,是川贵滇唯一保存完整的学政考棚原址,这样完好的考棚在中国也极为罕见。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元朝在这儿建立了文庙、府学,恐怕还没等到有结果,就亡国了,这让大明朝“受”了个现成的 --- 直接就能开科取士了。一方面选拔了人才,另一方面让这些读书人有个出路,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旅游趣事】:
沿着建水古城东门内的主街往前走,提督学政考棚不是第一处景点,但是第一处收费的景点。或许正是因为收费的缘故,这里的景象与主街上的熙熙攘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内各地的科举考场逛过不少,奇怪的是这里名曰“考棚”,可并没有看到一个一个的“独立单间”,展示的内容也略显“单薄”了些,没用一刻钟就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主街上。
山东济宁
(2021. 10. 12)
位高责轻 会行荒诞事
父英母贤 也养愚蠢儿
帝胄奇葩
【景点介绍】:
明鲁王墓,又名鲁荒王陵。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市区东北12.5公里,中心店镇尚寨村北,九龙山南麓。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鲁王墓区共分导引、陵园、陵寝三个部分。建有内外城墙,外城墙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800米,总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陵园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是明代亲王第一陵园。陵园主要建筑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明楼、地宫。
明鲁王墓园规模庞大,但历代均有所毁损。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70年至1971年,在当地部队的配合下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其做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部分文物是首次发现,且保存较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堪称明代亲王第一陵。
【历史背景】:
明鲁王墓为鲁荒王朱檀、其子鲁靖王朱肇辉及鲁荒王汤妃、戈妃的陵墓,其中以鲁荒王朱檀的陵墓最为宏大。鲁荒王即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朱檀生于洪武三年二月十七日(1370年3月15日),于同年四月初七日(5月2日)被册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1385年11月23日)之国兖州府。从此兖州即升州为府,辖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自幼好诗书礼仪,礼贤下士,博学多识,甚得朱元璋喜爱。后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长生不老之药,结果“饵金石药,毒发伤目”,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390年1月12日)薨,时年二十岁。朱元璋得知后认为他的行为荒唐,谥曰“荒”。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荒”的谥号虽然是朱元璋所封,但其应该负主要责任 --- 你给了你儿子高位厚禄,却不让他干活,那他自己还不没事找事啊!用现代话说,生活的空虚导致行为的荒诞!
【旅游趣事】:
火车站前的广场,就是若干条公交车线路的终点。住在火车站附近,去哪儿坐车都方便。上午爬了峄山,又参观了博物馆,中午还能“迷瞪”一小会儿,恢复了精神,才出门坐车来到了鲁王陵。精神头儿倒是饱满,可腿着实不跟劲啊!鲁王陵区就是小一号的十三陵,也幸亏了这“小一号”,从大红门(陵区门)走到陵园门也就几百米,而十三陵的这段距离足足有几公里。一直走到最后面的祾恩殿遗址前,也没看见卖票的。这才确认地宫因疫情不开放的“传言”不虚,不过这也算“公道” --- 景点的核心不开放,干脆就免费。转悠了一圈,还得溜达几百米走回到公交站去。那也没办法,走吧!
山西大同
(2014. 03. 18)
太祖爱子就强藩,
担挑燕王无需贤。
仅此边城九龙壁,
足以惹事招祸端。
【景点介绍】:
九龙壁
【历史背景】:
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叫朱桂,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王府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前有九龙照壁。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十几年前来大同时逛过这里,当时还用的是光学相机,拍的照片有些模糊,特别是数字化以后在电脑上看。这次刚好又路过,抬头一看门票只要10元,就买了张票溜达了进来。门里要看的景象只有这么一座影壁,左左右右拍了几张照片后,突然脑子里闪现出一个问题:一个王爷,建龙形建筑,不是“僭越”么?还敢这么大张旗鼓的?于是走上前,特意数了数龙到底是几爪。果然,是“四爪”,敢情是“九蟒壁”!心里也记住了一件事:等回北京,一定抓工夫去趟故宫或北海,数数那儿九龙壁上的龙是几爪。
云南玉溪
(2019. 09. 08)
地成大明地
人需儒家人
国之首要
【景点介绍】:
通海文庙座南朝北,南枕秀山,北向杞麓湖。“黄龙(山)盘左,白马(山)踞右,煌乎甲邻郡,冠东迤。”文庙主建筑依山就势,循中轴线顺势叠升。最下一级建筑是巨大的照壁,照壁往南向上依次是泮池、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忠烈祠、节孝祠、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钟楼、鼓楼、启圣宫、尊经阁。中轴线建筑以东,建有大门、二门、仪门、日新斋、时习斋、明伦堂、讲经堂、敬业乐群堂、阐经名。再东还有启秀楼、文明阁、花园、乐寿宫等。
【历史背景】:
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现存的文庙主建筑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据明正德辛已进土,曾任户部主事的缪宗周所撰《重修通海学宫碑记》载:“维通海有学(学宫——孔庙),毁于元,肇建于国初,县令任暹撤所谓万福寺者为之。” 1731年(清雍正九年)按当时文庙的规制统一布局扩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从明朝开始,云南才真正处于汉族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之下。此时,一座接一座的文庙在滇地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旅游趣事】:
从秀山正门出来,往前走几步就是文庙的入口,所幸,这是个免费的景点。与其他文庙不同的是,这个入口是个侧门。走进去才发现并没有大正门 --- 正门的位置上是一座影壁,影壁前是泮池。泮池虽比不上建水文庙泮池那么大,但也比一般文庙的泮池大不少。与泮池相对的是台阶上的大成门,上台阶走进这道门,里面的景色就和其他文庙没什么差别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