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功德国......畏兀儿入贡---明朝八(洪武七年)

标签:
南京阅江楼无锡惠山古镇倪云林祠聊城光岳楼西安城墙张家口蔚州署 |
分类: 第八轮 |
江苏南京
(2014. 09. 14)
烛影摇红
再上山巅,忆往昔,战友谅、长江岸。
江东桥畔马嘶鸣,山上红旗展。
今日硝烟尽散,建高阁、永为纪念。
心当铭记,此战功成,江山基奠。
【景点介绍】:
阅江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巅,濒临长江。阅江楼楼名喻阅江揽胜之意,是南京狮子山风景区的主景点,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阅江楼楼高五十二米,外四层暗三层,共七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清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
阅江楼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阅江揽胜,江南四大名楼之一。2012年中国十大文化名楼计划联合申遗,但因各方争议计划暂时搁浅。
【历史背景】:
1374年(明洪武七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江苏无锡
(2017. 11. 19)
画绘百般景
书写千古风
自享其乐
【景点介绍】:
祠址在秀嶂街(今惠山直街31-39号),原明王大固废园。
祠面阔五间,座北朝南,祠三进,面对锡山。祠有有五间阔的照壁上有“清孝”二字。清孝是云林契友赠与的私谥,寓云林清操峻节、谦让待友之意。
祠门上有白底黑字的“倪云林先生祠”横匾。步入祠门,门厅有‘廉顽立懦’额。后有小院,进为平房面阔三间‘思敬堂’门有‘帝锡德音’额。东侧有园林辟莲池旁有琴舫,树木花草奇石点缀其间,莲池前(北)为五间二楼楼房。
【历史背景】: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纪年。
明洪武七年(1374)阴历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死于夏府,享年74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周南老撰墓志铭。 ,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个画画儿的,本不影响历史走向。其画作不题洪武年款,似有炒作之嫌。
【旅游趣事】:
“倪云林”没听说过,既然走到门前了,不妨进去一看。进来一看介绍,才知道“云林”是倪瓒的号。对于写字儿的、画画儿的,一向不屑,对于书画也没兴趣,转了一圈就溜达了出来。
山东聊城
(2007.
北疆战火尚未休,
筑城余木建高楼。
盛世文人登高叹,
光岳之名扬九洲。
【景点介绍】: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
【历史背景】:
明王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局势很不稳定。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了防御蒙古族统治集团复辟,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从明洪武二年到五年,将筑土城改筑为砖城。为“严更漏而窥敌望远”,报时报警,又用修城余木,建造了一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故初名“余木楼”。又因此楼有鼓声报时,人们也称之为“鼓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知府杨能在维修该楼时,因地而名,称之为“东昌楼”。明弘治九年(1496),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共登此楼,对该楼赞叹不已,“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历代重修碑记中,一直沿用“光岳楼”。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没有借口经常到聊城来,好不容易挤出一天时间,当然得好好“规划”一番。这次来聊城,首要的景点是光岳楼和山陕会馆。光岳楼的位置很好 --- 古城正中间,只要在这儿辨清了方向,所有“计划内”景点就能一气呵成。因而,一下长途车,直接打了个车就到了光岳楼下。先在外圈转悠,一边从各个方向给楼拍照,一边注意了一下四面路口的路牌。一圈转下来,也辨清楚了东西南北,这才过了马路,踏踏实实地登上了楼。
陕西西安
(2007.
洪武一统定江山,
心忧京城处江南。
深思细考都何处,
极目远眺望长安。
【景点介绍】:
西安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国家AAAA级景区,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数十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历史背景】:
早在明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城墙开始正式筑城,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完工。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十年前来过一次西安,那时还在日本公司,陪着日本人,整天就顾着四处找歌厅了,只抽出半天功夫去了趟兵马俑。现在陕西成了我的“地盘儿”,当然要好好地逛,而且不用着急,每次来西安逛几个景点就行。酒店离南门不远,那咱的“计划”就从南门开始执行吧!一大早,吃完早饭就溜达了出来。到底是知名旅游城市,才八点多,路边已经停了不少旅游大巴,一堆一堆的人都在“打小旗儿”的带领下往南门方向走。看到这些,不由得脚下就加快了 --- 再过一会儿,还不满眼都是“人脑袋”啊!
河北张家口
(2020. 10. 15)
驼队再伴金鼓
商地又变边城
沧海桑田
【景点介绍】:
蔚州署今位于河北省蔚县古城内西南侧,复建的州衙按照《蔚州志》记载,坐北朝南,共分东、西、中三路。项目总投资近亿元,占地46亩(30000多平方米),从南向北由衙前广场及照壁工程、衙署工程、魁星楼及后花园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处于核心工程的衙署院内建有18处院落、297间房屋,房屋总建筑面积7960平方米。衙署前有广场一处,占地面积2166平方米,建砖式照壁一座。魁星楼为全木结构,外三层,内五层,塔高29.08米。
【历史背景】:
蔚州署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前后,为明清两代蔚州州治处所。建国后作为县政府有所毁坏。公元2009年,县政府投资亿元重建,重建后虽非原貌但大致与原建筑符合。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同样是“州”级行政建制,从汉到清的含义可大有差别:汉朝大于今天的一个省,隋唐基本是今天地级市的规模,到明清基本比县高点有限,用现代话讲,差不多是“县级市”。经过四百多年,蔚州城恢复了汉族政权的统治,又变成了边城,行政规格比内地县城高一点也是应该的。
【旅游趣事】:
来之前上网得知,蔚州署是十一才开放的景点,心里还担心会不会长假结束人家又关了。还好,还让进,不过门票是不能省的。买票进门,从中路走到最后面,从东路走回来,再从西路走到后面,最后又从东边夹道走回来,两个来回半个多小时,逛完了这个景点。除了中路几进房子是开门的,剩下的几乎都大门紧锁,有的院落,扒着门缝也凑合看到里面的景象。不过要么是施工工地,要么是空空如也。算下来,就算这些院落都开着,能安排给这个景点的时间也就这么多。这么一想,心里也就不怎么纠结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