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必建藩屏”---明朝四(洪武三年)

标签:
张家界大庸府城兰州鲁土司衙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遗址桂林靖江王城与独秀峰潮州广济门城楼 |
分类: 第八轮 |
湖南张家界
(2018. 03. 08)
设卫要靖大明土
建城便治各族民
守驻重地
【景点介绍】:
大庸府城多民族文化遗产大观园景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心解放路,是在张家界六百多年老府衙旧址上兴建的、以展示张家界几千年历史及土、白、苗、瑶、侗五大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人文景点,景区内拥有国内首家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张家界博物馆。
【历史背景】:
大庸府城所在地是一块有着丰厚历史和人文资源的宝地,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始在此设大庸卫,一直到当代的大庸市政府、张家界永定区政府,先后经历了4个朝代(时代)、40个皇帝(元首)、630多年漫长的演变史。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建立实际的统治,光靠神佛是不行的,建立政权组织才是确实要施行的。
【旅游趣事】:
在张家界逛完了森林公园与天门山,还剩下半天时间,就决定到市区转一转。市区的普光禅寺正在施工,湘鄂川黔根据地纪念馆也没开门,就剩一个大庸府城了。对于“大庸”这个名字,不算陌生 --- 中学学习地理时,还没有“张家界市”。府城建筑一看就是仿建的,走上台阶,正中间又挡着挡板。地上放着一个不知是谁丢弃的凳子,登上凳子能从挡板上面看到里面的景象 --- 只有一座牌坊,地上已经长满了荒草。从凳子上下来,绕着建筑转了一圈,大部分仿古建筑中的商家都关着门。也没什么好转的了,走吧!
甘肃兰州
(2013. 09. 04)
元室宗王裔天骄,
顺帝北遁未及逃。
降明得封土司位,
镇边抚民效三朝。
【景点介绍】:
【历史背景】: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鲁土司衙门离兰州市区有点远,一来一回估计得一整天。而兰州的出租车票是“机打票”,回去报销可能有麻烦,想来想去只能坐长途车去。从兰州到连城镇,上午只有一班车,只能起大早赶到车站,连一顿踏踏实实的早饭都耽误了。就这,到达连城镇也已经过了十点半了。走到鲁土司衙门门口,心“忽悠”地往下一沉 --- 怎么被栅栏圈着呢?迈步上前,掏钱买完票,才看见电控的栅栏缓缓地打开了,这下心才放下来。估计也可能是交通不便的缘故,在偌大的景区里,就是我一个人在转悠。实话说,景区修缮得不错,前后左右的房屋既弄得很整齐,也不是显得“晃眼”的金碧辉煌。一圈转下来,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等走出来,心里又嘀咕上了:这花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这儿,才用一个小时逛景点,是不是亏点儿啊?下面去哪儿呢?
广西桂林
(2013. 11. 05)
少年游
未思前代祸国源,执意建屏藩。
诸子侄孙,各得封地,因姓不因贤。
当年整肃军纪日,国法斩侄男。
今朝偿付,子承父土,续祚庙堂前。
【景点介绍】:
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为一组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被评为中国5A景区。靖江王府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大学院校、风景名胜区(独秀峰)、完整历史建筑物、历史背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独秀峰于桂林王城内,它是王城景区不可分割的部分。最早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就刻在独秀峰上。
【历史背景】: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明王的一统天下,采取了“夹辅王室”一招,首封十大藩王,其中特封了他的侄孙朱守谦为桂林靖江王。洪武五年(1372),还在南京的靖江王府派出长史赵埙一干人来到桂林,踏勘风水,寻找吉壤。他们终于选择在独秀峰南麓,原元顺帝的潜邸建筑王府,洪武九年(1376),又在龙腾虎踞的东郊尧山西南麓开辟王陵。洪武二十六年(1393)重修府邸,历时二十多年,建成了比北京故宫早三十多年,酷似南京明内宫的靖江王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广东潮州
(2016. 03. 08)
城池偏远 亦归王化
民风迥异 也属大明
恩泽天下
【景点介绍】:
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襟江控岳,护邑镇桥,为名城标志之一。
广济门城楼修缮按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设计,恢复明代石木结构,首层地面标高为19.8米,保留东门楼原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二楼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复为石柱,三、四楼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结构;梁架、门窗、栏杆、瓦脊等均恢复明代形式,拆卸构件经甄别后尽量利用,以保存更多历史痕迹;瓦面、墙体、地面、石质、台阶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缮后的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环窗改为格扇门。已基本完成的广济楼城门建筑总高度为24.43米,比原城楼约高出2.4米。
【历史背景】: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 以其深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山西晋中
(2014. 03. 20)
地处农耕游牧间,
沦陷异族数百年。
一朝得复汉家土,
重封各路华夏仙。
【景点介绍】:
介休城隍庙位于中国山西省介休市北关街道东大街275号,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钟鼓楼、正殿、东西跺殿及东西廊庑等。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介休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弘治八年(1495年)大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人间政权恢复了,神间的政权也不能忘,各地城隍、土地得重新封一下。这是明朝版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个地方沦陷于异族之手已经二百多年了,“民族认同感”的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摆在了新兴的明王朝统治者面前。在六百多年前,封神建庙的办法或许是有效的解决手法之一。
【旅游趣事】:
头一年来介休的时候,介休城内的几处古迹都在修缮。这次从张壁古堡回来,本来也要在介休城里换车,于是打算再看看这些地方。在城里这么一走一过,还真别说,几处修缮工程都有了不小的进展。虽然依旧没有开放,但从外面已经能看出“大模样”了。特别是城隍庙,大门大敞遥开,里面一个人没有,走进去,几座殿宇一座都不耽误,虽然进不去,但外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得!这也算都一点多了,还没吃上饭的补偿吧!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