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2024-07-10 05:39:06)
标签:

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

昆明翠湖

红河州建水文庙

北京万宁桥

长治潞安府城隍庙

分类: 第八轮

江苏扬州  马可波罗纪念馆

(2014. 09. 12)

 

 太常引

 

千山万水到中国,沿路历风波。

元蒙趣闻多。

异故土、且当奈何。

十七年内,中原足迹,踏遍众山河。

确也似长歌。

亦故土,西方诉说。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景点介绍

马可波罗纪念馆座落在古运河畔,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东首;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东门遗址。纪念馆陈展面积500余平方米,紧扣“马可波罗来中国扬州”这一主题,分为“远涉东方”、“中国见闻”、“为官扬州”、“旷世奇书”、“身后世界”五个单元。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历史背景】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人,著名的国际旅行家。1275年来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礼遇和重用,先后代表元政府出使过波斯、印度、安南等地,并在扬州任官三年(1282-1284)。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蒙古人的征服虽然给很多人带来了苦难,但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个征服使得人们能站在整个欧亚大陆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从而对世界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旅游趣事】:

    纪念馆的规模与展览内容和想象的相差甚远,不到十分钟就转完了。看雨基本停了,就决定提前第二天的计划。刚巧有公交车站就在纪念馆门口,而且有一路车到何园。等了一会儿,车来了,没什么人。上了车,因为是无人售票,就和司机商量,到何园的时候提醒我一声。不到半小时,车到了地方,司机还真的告诉我下车。

 

 

云南昆明  翠湖
(2015. 09. 18)


西山树繁春城秀

滇池水浅翠湖出

景优地佳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景点介绍】: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

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历史背景】: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州革,县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里,夏潦必冒城廓,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元宋濂《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元代几次大型水利工程,滇池水位下降,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称菜海子,又称翠海。翠海东北面湖中,有九个出水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之水经河道注入滇池。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仅四十八岁的沐英卒,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遂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业(别墅)。

清顺治十年(1653年)大西军“南安王”刘文秀回滇。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入云南,封刘文秀为“蜀王”,刘文秀将沐氏柳营别业作为“蜀王府”,又称“南府”。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翠湖湖心岛上建“碧漪亭”,后称“海心亭”。民国八年(1919年)底,唐继尧修整翠湖东西长堤,堤两端建家族“双节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作为城市中间的一潭水,是一定会被这座城里的最富者、最贵者“盯”上的。

 

【旅游趣事】:

“讲武堂”出来,过了马路就是翠湖。这个景区是几个岛屿由桥梁连接起来形成的,倒不用担心走错路。但看来看去,总觉得景点有些“凌乱”--- 路是一条,但景儿没主线。得了!就当是赏景了。绕来绕去,最终从南门溜达了出去。

 

 

云南红河州  建水文庙
(2019. 09. 08)


番地崇儒归王化

蛮人拜孔知礼仪

中原无二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景点介绍】: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占地达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有1殿、2庑、2堂、2阁、5祠、8坊,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步入大门为肃穆的"太和元气"坊,迎面为20余亩的"学海"(泮池),塘内碧波荡漾,四周柳丝轻拂,池中建有思乐亭,左、右有"礼门""义路"。步人棂星门.有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祟圣词、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历史背景】:

建水文庙始建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后经明、清两代扩建。民国时期编修的《机关报纂云南通志》记载:建水文庙,是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文庙。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元王朝自己就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在治理云南这种少数民族地区时,似乎是使用了“拿来主义”--- 干脆用汉族的主流价值观来统治这个地区。

 

【旅游趣事】:

买票进了文庙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水面,足足有两三个足球场大小。对照了一下门票后的导游图,得知这里是“泮池”,这大概是全国文庙里最大的泮池了。沿着池边砖铺的路,走了五分钟,才走到了文庙的二门前。在文庙里转一圈出来,得知府学也在这里面。出来沿着泮池另一边往回走,一边走一边还琢磨:当年不会这府学开了体育课了吧 --- 泮池周边这条路当跑道不错啊!

 

 

 

北京  万宁桥
(2021. 01. 21)


车走南北 连江山一统路

舟行东西 通物资流畅途

天下立交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景点介绍】:

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长10余米,宽近10米,桥面用块石铺砌,中间微拱。桥的两侧建有汉白玉石护栏,雕有莲花宝瓶等图案。20世纪50年代石桥面铺设沥青,河道填平建房。桥身下半部分被掩埋在路基之下,仅存桥两侧的栏板。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主要保护其侧墙及望柱栏板,未另划保护范围。2000年北京市对后门桥进行了整治修缮,毁坏的桥栏杆按旧样做了修整,桥洞下和河岸边的水兽被原地保留,并疏通了河道。同时,恢复原来桥名“万宁桥”,建碑于桥畔。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历史背景】:

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元代石桥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桥下装有水闸,通过提放水闸,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粮船直驶大都城内。沿河北来的船舶可直抵海子内停泊。时大都居民也称这里为海子闸,后改名为澄清闸。

明清两朝对万宁桥都进行过多次修葺。石桥的特点是东西石拱券上方各有一石雕螭状吸水兽。桥两侧石砌护岸,四边各有一只鹿角分水兽,趴在岸沿边对视着桥孔。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什刹海是元大都的市区中心,能把“大宗货物”直接从外地运输到市区中心,这到了今天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啊!

 

【旅游趣事】:

玉河遗址公园名气很大,可太缺少“纵深”了,沿着河岸溜达5分钟,也就走到了头。换句话说就是从东不压桥走到了万宁桥。万宁桥来过不知多少次,但从没怎么注意过。刚巧这几天在家看电视,正好看过《这里是北京》中介绍万宁桥的节目。有意识地注意了一下桥东侧河岸两边的镇水兽石刻。毕竟在岸上看,感觉还是有点小。拍了几张照片,转到河的另一岸,开始往回溜达。

 

 

山西长治  潞安府城隍庙

(2018. 05. 12)

 

胡骑虽占农耕地

蒙廷犹奉汉家神

入乡随俗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景点介绍

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坐北向南,一进三院,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米,三院占地6850平方米。中轴线主要有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等建筑。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为传统庙会日,主要祭祀城隍神。 

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元朝十一(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历史背景】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现存的城隍庙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元朝建立政权之初,还真建了不少汉族的“宗教设施”,这就是俗话说的“走哪儿,说哪儿”。不但在中原,在西域也大多如此。也正是这种态度,帮助蒙古统治者在各地稳定了统治。

 

【旅游趣事】:

    酒店离城隍庙很近,放下包喝了口水就出门了。毕竟是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城市,特意和酒店前台确认了一下城隍庙的位置,得到的答复是“路口往东走”。这倒让我有点迷惑了 --- 先前从地图上看,长治的道路也称得上“横平竖直”,可不是正南正北,彷佛所有的道路都顺时针旋转了20度。为此,又确认了一遍“到路口是向左拐吧?”再次肯定之后,才走出酒店大门。过马路,走出一百多米,就看到了一座城门楼,估计是地图上的“宏门”。穿过宏门后的广场,才走到城隍庙门口。门票不贵,5元,可这张票太惨了,只是在一张约两寸长、一寸宽的薄纸片上印了个牌楼图案。得了,咱要看的是庙,不是票,进门!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