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南宋十四(度宗)

标签:
常州文庙大成殿内江西林寺上饶婺源朱子步行街驻马店汝南悟颖塔 |
分类: 第八轮 |
江苏常州
(2017. 11. 16)
祭孔方显正统
崇儒才是中国
根基尚牢
【景点介绍】:
常州文庙大成殿是在常州市区市工人文化宫内。现存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宽22。8米,进深16米,庄重古朴。殿前为大成门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壁间嵌有重修文庙石碑三块,大成门前泮池、石桥遗迹,保存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原为阳湖县学宫,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历代均有建修。现存大成殿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北边的铁骑都快到江边了,这儿还想着修建大成殿呢,心真够大的!
【旅游趣事】:
天慢慢的黑了上来,好在这时已经基本上逛完了“计划内”景点。从基督教堂旁边的小路往北走,走了几步便看到了路右边一座仿古的院门居然还开着门,走进门来才知道是文庙大成殿。大成殿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式的,可门窗是现代的。可能晚上有什么活动,工作人员们正忙着摆桌椅,当然,桌椅也是现代式样的。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再拍照也拍不出什么效果了。得了,走吧,去解决肚子的问题。
四川内江
(2018. 04. 12)
阻蒙本是靠人力
护川何须拜神佛
大宋难安
【景点介绍】:
西林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沱江岸边的西林山上。寺庙主体建筑由观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组成。均系翼飞式顶,屋脊刻彩色人物、兽、龙图像。附属建筑现有禅房、祖堂、观堂、精舍楼等。寺内有明代石坊一座,单门两柱,造型古朴。寺前有明代照壁一幅,正面为明代万历年间邑人刘象岩所书“紫霞境”三字,背面为明代大学士赵贞吉书《偈语手迹,笔势苍劲有力。
【历史背景】:
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毁,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众30余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建寺的前十年,宋军成功地阻止了蒙军入蜀,这靠的是宋军将士的同仇敌忾。不思改善内政,不去整军备战,却在这儿建寺拜佛,也难怪又十年则大宋亡矣。
【旅游趣事】:
江西上饶
(2018. 10. 24)
生时桑梓未得利
死后故乡也成名
世事无常
【景点介绍】:
婺源朱子步行街是婺源县城一条改造后的老街,以徽派建筑为特色,店铺林立,基本都是品牌专卖。仿古而建,木雕花窗,精细镂空,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整齐划一。初到婺源的人,走在步行街,鳞次栉比喧闹的商铺不一定会让人吸引,而仿古的徽派建筑风格却能让人驻足,马头墙,青石板路,抑或花灯造型的街灯等等每一细微处都在诉说徽州文化的细腻与温婉。
【历史背景】:
阙里,乃圣贤故里也。咸淳五年(1269),宋度宗赵禥赐婺源为“文公阙里”,自此,“文公阙里”成了婺源的代名词。朱熹一生虽侨寓福建,但是对故乡婺源是刻苦铭心、念念不忘!虽在福建但始终自称自己是“婺源茶院朱氏九世孙”,称自己是 “邑人朱熹”,朱熹一生中还称自己是“新安朱熹”、“紫阳朱熹”、“里人朱熹”。从未称自己是尤溪朱熹或者是建阳朱熹。历朝皇帝都把朱熹的牌匾封在婺源,如“宋代圣人”、“圣学正宗”、“学性达天”、“百世经师”等在等级礼仪极为苛刻的封建社会,婺源被封为“文公阙里”,完全是因为婺源是文公故里之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时的南宋政权,面临的北部压力越来越大,这皇上“哪根筋搭错了”对一个文人的所谓祖籍地封赠哪门子啊?
【旅游趣事】:
在步行街口找了家饭馆,解决了晚饭问题。吃饱喝足以后,感觉又“还阳”了,就想着散散步再回酒店。正好顺着步行街走。两边店铺里卖的东西没什么兴趣 --- 太正宗的工业品了。倒是街中间的几座仿古建筑,一直在提示我“这里有故事”。至于是什么故事,只能回到酒店再上网查了。
河南驻马店
(2021. 04. 13)
僧侣有名塔无影
史籍少载人多知
亦为传奇
【景点介绍】:
悟颖塔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南,塔门向南,呈单面6角形,塔高26米,是单阁式砖塔,整个塔身用长35厘米、宽16.5厘米、厚5.5厘米特制的青砖平卧顺砌而成,石灰浆粘壁面,黄泥粘合砖缝,塔身底层为大,向上逐层递减,使整个塔体外廊呈抛物线形,塔身基座为单层须弥座,座之束腰部分用横柱分隔,横柱间的砖面上,雕有山羊一对,童子两个,还有莲花、牡丹、腊梅、桂子等花卉图案及盆景。在须弥座上,设五铺作斗拱,斗拱上有撩檐枋台数室,塔檐下砖砌仿木结构的五铺作出的双抄斗拱,塔身九层。1984年修葺时,在第八层中间发现一块长0.45米,宽0.28米,厚0.08米的石刻志名,上刻有“隆庆元年崇藩施财重建宝塔”字样。
【历史背景】:
相传此塔是古代的一位高僧悟颖法师所建,故名悟颖塔。在民间也有一个传说说在每年农历夏至的这一天,正午时分古塔是没有影子的,因此当地的民众也称这座塔叫无影塔。
无影塔原名宋兴福寺塔。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552~554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改称兴福寺。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兴福寺并建此塔。兴福寺毁于近代,1953年该塔迁移至洪山公园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夏至正午无影,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建在北回归线上就是了!汝南距离北回归线,应该还有点距离吧?
【旅游趣事】:
佛家寺塔相伴很正常,原本以为悟颖塔和南海寺是一体的,谁知道这是独立的两个景点,只是离得近而已。从驻马店到汝南,花了一个小时,等走到塔前,又过去了一刻钟。塔只能看不能登,好在不要票,只是转圈拍了几张照片,就往南海寺大门走去。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