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北宋八(真宗,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年间)

标签:
泉州清净寺金华三清宫上饶婺源李坑村金华天宁寺扬州东关古渡 |
分类: 第八轮 |
福建泉州
(2010. 12. 08)
人月圆
大食商众东来早,万里赴波涛。
泉州城内,经营贸易,不惧辛劳。
进清真寺,心思真主,信仰弥高。
他乡故土,又何须叹,万里遥遥。
【景点介绍】: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位于鲤城区涂门街中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浙江金华
(2016. 11. 18)
装神弄鬼天子计
建观修宫百姓迷
江山似安
【景点介绍】:
三清宫(玄妙观)位于金华市城东旌孝街上,临近将军路的交叉口,与金华市博物馆、太平天国侍王府遥相呼应。
【历史背景】:
据明万历《金华府志》、清康熙《金华府志》及清光绪《金华县志》等方志记载:三清宫原址在府治“冯宅岭背东”,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以天书降诏天下建天庆观”,遂将“旧名三清宫”的这座宫观改为天庆观。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七月,元成宗“诏诸路天庆观改为玄妙观”。清嘉庆八年(1803年),知府严荣将元(玄)妙观迁至“府治东北马驿前(即旌孝街现址)”。清代因避康熙玄烨讳改用“元”字代“玄”字,故玄妙观又称元妙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知府继良带头赞助重修该道观,元妙观又改称三清宫,现存观内的古碑即题名为《重修三清宫全庙之碑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江西上饶
(2018. 10. 24)
山青文化盛
水绿经济繁
屡出贤才
【景点介绍】: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有乌镇的建筑景观,又有兔耳岭怪石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
【历史背景】:
江西婺源县秋李坑村口镇的李坑村,建村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庚戊年(公元1010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历代人才辈出,最为有名的当属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6年)的武状元李知诚。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有水的地方,就不愁与外界的沟通,这样才不会与世隔绝。这是文化繁盛的必要条件。
【旅游趣事】:
游玩了江湾,十点多一点,就决定再逛一个古村。按照事先的计划,第二个是李坑,运气不错,等车时间不长,到达李坑时还不到十一点。过了马路,就有人迎上来,问需要不需要车送到村口,10元一位。由于事先做过“功课”,觉得这有点“漫天要价”了,就摆摆手自己往前走了。果不其然,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游客中心。买票进门,一个多小时,逛了一堆古庙和故居,别的没记住,就记得似乎所有故居的主人都姓李,中间还靠一包当地特产垫了垫肚子。说实在的,这天的游人并不算多,但古村的宁静与祥和已经丝毫感受不到,真不知道到“小长假”时这里会是怎么一番景象。
浙江金华
(2016. 11. 18)
天子东封西祀
民间道起佛兴
何神佑宋
【景点介绍】:
天宁寺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的婺江之畔。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南方3个典型的元代木结构的建筑之一,以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不少古建筑专家和游客。
现存大雄宝殿,通称为天宁寺大殿。大殿深广各3间,呈正方形,单檐九脊顶,抬梁式结构,正梁整根粗大园木,纵横交接处用斗拱,斗拱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用一根长梢木贯穿交接。全殿斗拱多达数百,状如飞鸟,邑人称为“百乌朝风”。
【历史背景】:
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赐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宁年间改为崇宁万寿寺。政和年问(1111)称今名。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为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318)重建。明正统时修复,名为天宁万寿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江苏扬州
(2014. 09. 12)
长相思
长江流,运河流,汇聚扬州古渡头。
商船行不休。
环境优,氛围优,货入千家人入楼。
繁华几百秋。
【景点介绍】:
东关古渡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景点。位于广陵区泰州路与东关街交汇处。2004年12月“东关古渡古运河风光带”被评为新扬州十景之一。东关古渡牌坊下有一幅面朝运河的铜雕壁画“大运千秋”。铜壁画长28米、高2.5米,再现了隋炀帝下扬州的盛况。如今,东关古渡已成为扬州古运河上著名景点,是人们旅游休憩的好去处。

【历史背景】:
唐代,扬州有“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北宋天禧二年(1018)江淮发运使贾宗力整治运河,从扬子镇引长江水入运河开扬州新河;新河走向绕古城东南沿,南接古运渠,北通黄金坝,再折向东行,即今扬州古运河段。明嘉靖年间在扬州旧城东侧建新城,设城门七,东曰利津门,俗称东关。江北从水路到扬州多从东关进出,东关古渡成为盐运、漕运繁华的见证。民国年间从仙女庙、万福桥、沙头、洼字街一带到扬州,均从东关摆渡进城。1951年拆除城墙后,渡口仍在。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扬州地处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上,和今天两条干线高铁的交汇点没什么区别。其商业为什么有千年繁华,也就不言而喻了。
【旅游趣事】:
东关街走到头儿,就是高高的东城门楼。登上城楼,看城外是个园子。走下城楼,穿过门洞,就来到这个“园子”里。再穿过这个园子,来到马路边,看马路对面立着一座牌坊,牌坊上四个篆字。透过雨雾,基本就认出一个东字,这还得托平时打麻将的福。牌坊后是个船码头,以为是这里有游船,因为下雨才停了航。转回头,再细辨牌坊上的那几个字,才判断出是“东关古渡”几个字。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